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科技新闻 >> 正文 |
“互联网+”大潮之下 “科技改变生活”不再只是口号 |
更新时间:2016-7-12 10:38:18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原创稿 |
![]() |
人民网上海7月12日电(唐小丽 董志雯)17年前,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12名参与者曾在独立的房间内参加“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结果有不少参与者因为在网上买不到足够的食物、饿得前胸贴后背而放弃;17年后的今天,在沪参加“72小时无网络生活测试”活动的志愿者们也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人们,今天的人们无网络比17年前有网络更加痛苦。 没有网络你将如何生活?60后上海阿姨,常用微博、微信、淘宝网购、扫码支付、手机地图导航等。买菜已习惯结账用手机,现在麻烦要带零钱了;水电费不能网上缴纳,只能一项一项跑去交,“断个网,实在是不习惯。”。90后小伙更是被“虐”了一次,不用软件打车,迟到被扣了钱;约女友看电影,不用软件没选到合适场次;请客吃饭忘带钱包不能用支付宝,只剩尴尬……前不久,2016上海国际信息消费节上,组委会组织了一场“72小时无网络生活测试”,参与体验的志愿者直呼“生活太不方便”。 毋庸置疑,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互联网+”生活的场景已经“入侵”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互联网+”到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交集呢?不妨来盘点一二。 互联网+餐饮:改变厨房的双向互动 传统的餐馆,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链条服务。从面向顾客的服务员、领班,到传菜、洗菜、厨师、餐厅老板,顾客的反馈很难有效到达厨师等中后台岗位,顾客的评价也难以影响厨师的业绩。所以,就算菜式不好,菜的味道是咸了或者淡了,厨师也没有动力去改进。 怎么办呢?唯有改变组织。通过互联网的技术,让组织从垂直化的链条服务变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同心圆服务,让厨师和顾客真正地对接、互动起来。 讲到互联网餐饮,在上海并不鲜见。鼠标一点,送餐上门,网络订餐以其方便快捷的订餐体验,成为越来越多人点餐的新选择。 上海白领林小姐由于平时上班比较忙,又不会做饭,快餐成了她的最佳生活伴侣。“美团、百度、饿了么这些外卖网站我都是会员。只要是下雨天,或者天气太热的时候,我就通过网上订餐。” 像林小姐这样享受“舌尖上的便利”的人群不在少数,从事网上订餐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他的快餐店,几乎一半的收入来源都变成了网上订餐,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渐增加。 互联网+医疗:打造移动的健康平台 近几年,互联网+健康医疗越来越热。互联网医疗企业不断诞生,互联网医院在各地纷纷成立。一般来讲,目前我们的医疗服务停留在医院内,离开诊室,医生和患者之间关系就停止了,但是疾病不会因为关系的结束而结束。而互联网医疗是24小时全方位、全人、全程的医疗。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邢波介绍,互联网+医疗,实现了协助医院服务转型,提升患者就诊体验,打破医患鸿沟、手机随访与跟踪、扩大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连续性等经济社会效益,通过将“互联网+”带入医疗行业,促进了智慧医疗、智慧医院、健康城市建设,实现了民生工程、产业升级和医院服务模式创新的共同发展。 在互联网医疗公司的强力冲击下,传统医院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积极拥抱互联网。市民小张说,之前给老家的父母挂专家号,按照以前一定是要问黄牛卖号,否则就得连夜挂号。现在,省了很多事,因为医院开通了微信预约挂号平台和网上预约平台。 他告诉记者,微信挂号与普通挂号的最大区别就是方便,只要在家中打开微信,医院大部分科室的专家都接受预约挂号,医生简介、门诊时间、价格一目了然,而且医院会在前一天发信息告知第二天看病的时间。 互联网+交通:颠覆传统的智慧出行 在72小时无网络生活测试中,90后男孩张志豪因为无法网络叫车,导致上班迟到被扣工资。 长久以来,人们使用出租车一直沿用传统的“招手即停”模式。而短短一年的时间,这种“随机算法”就被以云计算更智能的算法所替代。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神州专车、优步……一个个全新的“互联网+交通”的商业模式在最近几年里竞相出现,互联网的“魔力”正在交通物流领域传递渗透。 除了专车、快车,近几年中兴起的租车,无疑又成了一种潮流。凹凸租车联合创始人陈韦予说,“车和老婆不外借”一直是中国人传统的保守价值观。而凹凸租车整合私家车资源,利用共享经济理念,这是对传统资产认识的一个颠覆,对传统价值观的一种颠覆。 据凹凸租车提供的数据显示,每天平台订单中25%是试驾体验,很多人试驾不再选择4S店。“平台上有很多型号新车,三年内占比在40%,性价比高,越好的车型比市场租金越便宜。更重要的是,租客可以和车主沟通,了解更真实的用车体验,很多品牌厂商都对此感兴趣。”陈韦予表示,去年凹凸租车就举办了一个品牌的试驾活动,非常火。 互联网+养老:智能化的养老趋势 据上海市民政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435.9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0.2%。据预测,上海人口老龄化在“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深化。到2018年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突破500万,2020年总数将超过540万人。 老龄化问题的愈发严重,使得养老成为全社会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在2016上海国际信息消费节上,中兴通讯给出了相关的创新实践及解决方案。 在中兴健康的助老云服务平台上,老人、家属、社区人员、供应商等信息将进入平台,实现服务过程可监控,服务质量可量化,服务效果可跟踪。通过亲亲U伴等智能终端与云服务平台连接,使得家属、社区及服务机构能够实时掌握居家老人的身体健康指标,这能切实改善困扰政府和家庭的民生问题。 “互联网+”告诉我们,生活可以是这样的——吃饭、坐车、买东西,不带钱包不用卡,只要一部手机在手;看病、订餐、看电影,扫码预约不排队;水电气费微支付,机票、酒店一键订;证件拍照DIY,违章社保全自助;打车出行,畅游无阻……“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话不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能切实触摸和感受的众多实物。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渗透到了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不可逆的趋势。我们须顺应这一潮流,正确认识,主动拥抱。只有积极地参与其中,才能避免自己被淘汰。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