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科技新闻 >> 正文 |
汇聚全球智慧 助力重大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 |
更新时间:2016-11-2 10:00:57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原创稿 |
![]() |
人民网上海11月1日电(轩召强)11月1日,由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牵头,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部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在上海正式开幕。本次会议也是第18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的主要活动之一,目的是聚焦世界著名企业家和专家等有识之士,就具有颠覆性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等方面进行开放式交流,集中智慧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引导促进全球重大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 据介绍,本次会议将持续至11月3日,除了1日的大会开幕式和大会主旨报告外,11月2日全天分为五个分会场同步进行: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分会场设在复旦大学;高端装备与新材料技术与产业分会场设在上海大学;绿色低碳技术与产业分会场设在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创意技术与产业分会场设在同济大学;生物与生命科学技术与产业设在中科院生命科学院。11月3日上午组织参观工博会。 本次会议汇聚了学界、企业界、政界等社会各界国内外顶级专家,共邀请了9位中外嘉宾作大会主旨报告,其中外方5人,包括俄罗斯工贸部部长丹尼斯?曼图罗夫(Denis Manturov),大众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马蒂亚斯·穆伦(Matthias Müller),英特尔公司CEO布莱恩·科再奇(Brian Krzanich),德国生物与化工联合会主席库特·卫格曼(Kurt Wagemann),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罗杰·瑞迪(Raj Reddy),奥地利科学院院长安东·蔡林格(Anton Zeilinger);中方3人,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五个分会共已经邀请到51位报告人,其中外方31位,中方20位,包括来自美国国家工程学院、加拿大工程院、德国工程院、瑞典皇家工程院、韩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芬兰工程科学院的院士,也包括国内外各个领域的知名企业家。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做题为《科技引领 创新驱动 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主旨报告时,分析了新兴产业发展规律与趋势,指出科学技术群体性突破加速,不断引发产业变革;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金融资本深度融合,持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业空间。报告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新进展,包括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卫星导航产业、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产业、高铁产业发展的实践。最后,报告介绍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新部署,以及中国未来五年以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新部署, 包括加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新兴产业发展环境等。 英特尔公司CEO布莱恩·科再奇(Brian M. Krzanich)则以《万物数字化时代--驱动创新、拥抱机遇》为题,分享了他对主要行业发展趋势的见解,介绍英特尔作为领先的创新型信息技术公司是如何投资面向未来的新行业、新事物,并通过回顾英特尔在中国发展历程,展望双方合作的新里程。在新的行业发展趋势中,英特尔CEO重点阐述了万物数字化,感知化计算,即将到来的数据洪流,及快速增长的云计算等几个方面。他还将解读爆炸式增长的数据洪流将如何改变产业格局,并孵化出无法预测的新应用,而这一切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在《中国药物创新与产业化发展》主旨报告中指出,创新驱动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国的医药产业尤其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中国“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推动了中国新药研发能力的提升。自十二五计划以来,共有24个创新药物在中国获得批准,是过去50年里批准新药的总和的5倍。阿帕替尼、西达苯胺、康柏西普、埃克替尼、灭活脊灰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都是在中国独立研发并获得批准的创新药物的良好示范。这些新药的研发有力推进了中国制药科技从仿制为主到创新驱动的转型和医药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推进医药产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多个产业方面的国家战略,都把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领域。随着越来越多创新药物的开发和产业化,中国医药产业一定能够从制药大国迈向制药强国。 大众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马蒂亚斯·穆伦(Matthias Müller)认为,“未来出行:风驰‘电’掣 ,才‘智’过人,至‘情’至‘性’”。他表示,汽车行业正处在新一轮跨越式创新的开端:未来的汽车将会更高效、更智能、更舒适、更安全。展望未来,汽车制造厂商将转型成为出行服务提供商,城市将成为智能化枢纽,而驾驶者将成为服务使用者。以“携手同心 – 2025战略”为导向,大众汽车集团将全力投入到这场波及全球的突破性变革之中,并格外重视中国这样一个不断创领新趋势、科技飞速进步的巨大市场。此外,大众汽车集团已经在新能源动力系统研发方面投入数十亿欧元。未来3-4年间,单单是在中国,大众汽车集团就将投放大约15款新能源车型,以此向数字化和高度城镇化的未来市场提供电动出行解决方案。 奥地利科学院院长安东·蔡林格(Anton Zeilinger)则在《量子互联网与量子技术》中指出,20年间,量子物理实验为量子技术开辟了新的天地。最吸引人的前景是未来的量子互联网。量子互联网由量子计算机组成,依靠量子链路来连接。这些创意的共同之处在于使用了基本的量子概念,如量子叠加、量子纠缠(非定域性)和单个量子测量的绝对随机性。在报告中,安东·蔡林格还介绍了量子物理和技术的基本发展水平,概述未来的挑战。量子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将通过发送量子和附近量子状态下的光子来实现。主干技术是使用地面光纤和太空中的量子卫星。中国最近发射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标志着我们在这个方向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地面上,光纤可以用来在100公里的距离间直接传输。许多这样的链路可以被连接起来,比如刚刚实现的京沪量子通信就是这样。量子通信最重要的应用是量子加密,借此可以实现绝对保密的通信,而且量子远距传动可以连接未来的量子计算机。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远距传动连接的若干计算机可以被看做是一台在不同地点进行分布式计算的大型计算机。另外一个应用是量子探测,也就是利用量子数据实现更精确的探测。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在做题为《发展信息技术助力数字经济》主旨报告时,首先说明了信息技术发展进入新时代,分别介绍了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技术及云计算、软件技术、光纤传输技术、5G技术和窄带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指出信息技术进入到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即“大智移云”时代。其次论述了互联网开拓新空间,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拓展,产业互联网表现为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产品设计的网络化、生产个性化、制造业服务化、业务开发众包化和企业战略生态化。最后讨论数字经济的新机遇,介绍产业互联网的领域与规模及影响,引用一些数据说明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数字经济的定义看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努力方向。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热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