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科技新闻 >> 正文

超算中心新速度:每秒将达2.5千万亿次

更新时间:2017-3-3 9:42:22     来源: 解放日报

在张江综合性实验室的大科学设施群中,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有点特殊,它成立时间最早,同时又为其他大科学设施提供计算支持。

记者昨天获悉,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正在推进计算资源的升级扩容,今年将实现每秒2.5千万亿次的计算能力。上海超算中心参与了科技部主导的E级高性能计算机原型系统研制项目,并将于2018年中期部署E级预研机系统及应用,至2020年,如E级机能顺利落户上海,其速度将10倍于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

90%资源服务国家级研究和创新

上海超算中心的机房有点“冷清”,除了两排计算机监控器,只有一位工作人员在值班。由于实行了自动化管理,不管是机房的温度湿度,还是计算机24小时运行情况,后台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记者在一台计算机运行监控系统上看到,此时的CPU利用率为85.77%,一目了然。在另一台监控系统里,不同用户委托的计算任务用五颜六色的小方块来表示,只有显示为白色的方块表示“不在作业”。计算机队列监控系统同样有直观的展示,绿色表示正在计算,而红色则表示正在排队,如果红色区域出现一个明显的“陡坡”,则说明有用户短时间内提交了大量等待计算的任务。

理论推导、实验测试、计算模拟是当今科技创新的三大主要手段。超级计算机作为计算模拟的主要工具,已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2000年上海超算中心的成立,可谓高瞻远瞩。作为国内首家超算中心,其用户已遍及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则成为了国内超算中心的“范本”。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飞机的客舱空气动力学仿真分析,就是上海超算中心做的。中国商飞、上汽集团、沪东重机和上海电气等企业,都是上海超算中心的“常客”,而这一应用领域和方向在全球超算中心中也是别具特色。

上海长江盾构隧道施工过程的大规模数值分析,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地下工程抗震设计,这些都离不开上海超算中心的计算。中心支持了多项隧道桥梁工程设计,预先优化和调整了设计。

从成立那天起,上海超算中心就带着为科技创新服务的基因。该中心90%以上的资源服务于国家级各类研究和创新项目,帮助用户产生了近3000篇SCI论文和200多篇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论文。

现在流行“云端”概念,上海超算中心正是最早的“云服务”平台,用户不需要到超算中心即可实现计算。去年4月,中心与科创365网合作,开发了国内首家民营公益“科创365云服务平台”,通过对科研成果的汇集和大数据分析,可有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计算资源升级扩容按照“三步走”

上海超算中心首席高性能计算工程师王涛坦言,近年来,上海超算中心仅有0.4千万亿次/秒的计算能力,相比排名世界第一的12.5亿亿次/秒,的确落后了。

作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上海超算中心积极对标,其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性能计算中心与科研数据服务中心,同时探索国家、地方和市场的可持续多元化投资的良性发展模式。

眼下,上海超算中心正着手推进计算资源的升级扩容工作。按照“三步走”的发展规划,第一步在今年将实现2.5千万亿次计算能力的部署,填补计算资源缺口,初步满足本市快速增长的计算需求;

第二步,在市科委和市经信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已成功参与了科技部主导的下一代E级高性能计算机原型系统研制项目,并将于2018年中部署E级预研机系统及应用。我国E 级计算机将在2020年左右发布,届时其速度将10倍于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

该中心规划的第三步,正是积极引进E级机或更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落户上海,目前已和张江集团初步规划了土地、基建及电力等方面的建设方案。

为继续支持用户的原始创新,中心接下来将重点聚焦生命科学、物质材料(纳米)科学、能源等关键领域;将建设基于高性能计算的算法模型试验场和计算应用孵化中心,促成重点领域科学大数据的规模汇聚和分享。

明天究竟是下小雨还是暴雨?为更精准预报天气,上海超算中心未来将联合气象等部门成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更好地满足气象预报所需的计算需求。为提高公共安全预警能力,该中心正在研发人流密集监控系统,未来可以对一些重要地点比如地铁站、外滩等进行实时监测。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濞屸剝婀佹禒璁崇秿閸ュ墽澧栭弬鍥╃彿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