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科技新闻 >> 正文

诺奖得主夫妇探究上海中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更新时间:2014-9-10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一位是47岁拿到诺贝尔奖的德国科学家,一位是哥廷根大学城“X-LAB国际青年实验室”创始人,这对科学界的好拍档——内尔夫妇,9月9日晚造访了位于科学会堂的上海青少年科学社,探究中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两人都认为,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不亚于诺贝尔奖的事业,每一个创新的孩子都可能成为诺奖得主,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少不了青少年这个基础。

  获得199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时,厄温·内尔是马普学会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和哥廷根大学教授,他庆幸拥有自己的实验室,能够开展独立研究。到1998年时,他与妻子伊娃共有3个孩子。经过一番商议,妻子决定不再继续做一名科学家,转而从事科技教育。那一年,她作为自然人,向德国科技部新任部长书面提议,建立一所面向青少年的高等研究机构。1999年,一间工作室在哥廷根大学建立,次年就发展为X-LAB国际实验室。实验楼由5国著名大学和诺贝尔实验室联合创办,位于大学校园中心,各大学院环绕四周,拥有“理、化、生”一流实验设备,连辅助工作人员也是专家。X-LAB成为大学城地标,用伊娃的话说就是“像灯塔一样”。

  如果说从哥廷根大学至今走出了40多位诺奖得主,是德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力;那么,每年1.2万名青少年带着创新项目走进X-LAB实验室,则是这个创新中心的吸引力。成功申请“入室”的个人或团队中,20%学生来自海外,但中国青少年目前只有60到70名。厄温·内尔直言不讳,中国本土至今没有诺奖的原因之一,恐怕是教育更多死记硬背,而少动手做的真正创新,“就像滑冰,学会滑一滑并不难,但创造性的花样滑冰就难了。”

  内尔夫妇此行考察市科协主持的上海青少年科学社,也是在华寻找科学的种子。他说,上海在全球科技创新的版图上已扮演了重要角色,未来10至15年,如今的青少年就是建设创新中心的栋梁之才,投入更多,回报更大,城市的创新中心地位也更为巩固。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婵犵數濮烽弫鍛婃叏閻戣棄鏋侀柛娑橈攻閸欏繘鏌i幋锝嗩棄闁哄绶氶弻鐔兼⒒鐎靛壊妲紒鎯у⒔缁垳鎹㈠☉銏犵闁绘劕鐏氶崳褏绱撴担绋款暢闁稿鍊濆璇测槈閵忕姈銊︺亜閺冨倸甯舵い顐熸櫇缁辨挻鎷呴幓鎺嶅闂備礁澹婇崑鍡涘窗閹捐泛濮柍褜鍓熷濠氬磼濮樺崬顤€缂備礁顑嗙敮锟犲极瀹ュ绫嶉柛顐ゅ枔閸橀箖姊洪崫鍕垫Ъ婵炲娲樼粋鎺楀閵堝棭姊挎繝銏e煐閸旀牠鎮¢妷锔剧瘈闂傚牊绋掗ˉ鐐烘煕閿濆棙銇濋柟顔肩秺楠炲洭濡搁妷銉㈡嫟闂備線娼уú銈団偓姘嵆瀹曟椽鏁撻悩鑼槰闂侀潧枪閸庤京绮婚敐澶嬧拻濞达絿鐡旈崵鍐煕閻樺磭娲撮柨婵堝仦瀵板嫰骞囬鍌ゅ數闂備礁鎲$粙鎺戓缚濞嗘劕顕遍柣妯肩帛閻撳繐顭块懜寰楊亪鎮橀敐鍥╃<闁逞屽墯缁绘繈宕熼鐙呯闯闂備胶枪閺堫剟鎮疯钘濋柨鏂款潟娴滄粓鏌ㄩ弮鍥跺殭闁诲繒濮撮悾婵嬫晲閸涱喖浠撮梺杞扮劍閹瑰洭骞冮埡鍛殤闁肩ǹ鐏氶崯鍝勨攽閻樺灚鏆╅柛瀣仱瀹曞綊顢涢悙鎻掔€梺鑽ゅ枔婢ф寮冲⿰鍫熲拻闁稿本鐟х粣鏃€绻涙担鍐叉硽閸ヮ剦鏁囬柕蹇曞Х閿涚喎顪冮妶鍡樼5闁稿鎸婚〃銉╂倷閺夋垵顫掗悗瑙勬礃閿曘垽宕洪敓鐘茬妞ゅ繐妫欓~宀勬⒒閸屾瑧顦﹂柛鐔锋健閹啫鈹戠€n亞锛涢梺鐟板⒔缁垶鎮¢弴銏$厸闁搞儯鍎辨俊鍏碱殽閻愬澧甸柡灞界Т閻o繝骞嶉鎯уП闂備浇顕栭崰妤呫€冮崨鏉戠厺闁规崘顕ч崹鍌涖亜閺冨倹娅曠憸閭﹀灦濮婄粯鎷呴崨濠傛殘闂佽鎮傜粻鏍х暦閻楀牊鍎熼柕濠忕畱娴犲ジ姊虹紒妯虹伇婵☆偄瀚伴弻瀣炊椤掍胶鍘搁梺鎼炲劗閺呮稒绂掕閺屾稑螣缂佹ê鈧劖鎱ㄦ繝鍐┿仢鐎规洏鍔嶇换婵嬪磼濮樺吋缍嗛梻鍌欑閹诧繝寮婚妸鈺傚剹闁稿瞼鍋涢弰銉╂煏韫囧鈧牠寮查幖浣圭叆闁绘洖鍊圭€氾拷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