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企业新闻 >> 正文 |
浦东政府监管数据向企业开放 预计最快年底实现全覆盖 |
更新时间:2015-8-28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
![]() |
网上订餐,是时下年轻人喜爱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提供美食服务的互联网平台也有困惑:面对鱼龙混杂的餐饮企业,不掌握监管信息的订餐平台,难辨良莠,食品安全风险让他们寝食难安。 8月27日,浦东率先探索政府数据走出“深闺”,试点在网络订餐行业实施“互联网+信用监管”的新模式。今后,消费者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网络订餐时,能轻松查阅到政府监管数据,同时这也解决了平台企业对权威信息的“饥渴”。 数据缺失 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即餐饮服务O2O模式,发展势头迅猛。但新业态在方便百姓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比如一些入网餐饮单位卫生状况不过关,甚至还有个别地下黑窝点摇身一变,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严重影响食品安全。“有一次,我点开一家饮品店的商家详细信息,发现上传的营业执照竟是一家汽车运输公司的。”说起这事,在陆家嘴某外资银行工作的方叶仍觉得哭笑不得。 对于小方遭遇的“囧”事,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CEO张旭豪也有苦恼:“我们一直致力于加强对入网商户的透明化、规范化管理,要求经营者必须上传证照扫描件,但是很多信息我们无法准确掌握,在进行资质审查时确实有困难。” 一方面,网络平台受制于权威信息的缺失,另一方面,大量的政府监管数据却养在“深闺”无人识。浦东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彦峰说,餐饮企业每年都要向政府提交运营信息,政府执法部门也会定期检查餐饮企业的经营情况,这中间产生了大量数据。“以往这些数据都被‘冷藏’在监管部门的电脑里,不向外界主动提供,不想办法把政府信息变为市场监管的有利武器,数据只能是没有意义的数字。” 双向流动 如何让“沉默”的政府信息开口?打破信息围墙,让线下监管数据与线上平台双向流动、多方共享,是一种思路。 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率先尝试与订餐平台“饿了么”试点这种合作。目前,双方已经完成入网餐饮单位的市场主体信息基础数据及动态监管数据的对接,包括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监管信息。 用户订餐时,在餐厅列表中点开“脸谱”图标,来自浦东市场监管局的证照登记信息和相关检查信息便一目了然。浦东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餐饮企业信息共享将逐步在浦东辐射开来,预计最快今年年底能实现全覆盖。 别以为这种信息公开只是单向有利于企业,事实上,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政府也是受益者。记者了解到,“饿了么”在平台服务中形成的信用评价、交易记录、顾客投诉举报等大数据也将同步流向政府部门,充实市场监管的“信息池”。陈彦峰说,面对数以万计的餐饮企业,仅仅依靠执法部门去监管市场,显然力不从心。“数据信息双向流动是一种共赢,既帮助网络平台挑选和管理商家,平台也成为政府监管市场的耳目,增加了市场监管的有效半径。” 监管创新 “从长远看,浦东尝试用‘大数据’监管网络订餐行业,也是在自贸时代下,为创新市场监管方式进行探索。”陈彦峰说,这种创新的核心点就是,一改过去政府单向监管的做法,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信息公开后,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政府信息的价值,然后理性选择、用脚投票,通过市场无形的手“挤出”不符合法律法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商户,从而倒逼餐饮行业提高整体水平。 第三方平台也参与到管理者行列。目前,“饿了么”已将监管信息纳入入网餐饮单位的智能排序要素,并将逐步形成一套综合信用评价体系,配套采取关闭网店、停止网上经营、通报政府部门等手段,加强对入驻商户的线上管理和联合惩戒,以提高第三方平台餐饮服务的整体诚信度。 今后浦东市场监管部门和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还将依托大数据,进一步在信用监管、智能监管领域大胆实践:在实行食品信息追溯管理、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落实消费维权首付赔偿制、开展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等方面加强协作交流,实现多方共治,多方共赢。 提到“大数据”监管的前景,陈彦峰信心满满:“网络订餐行业只是我们探索开展‘互联网+信用监管’的第一步,今后,还将向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推行‘大数据’监管模式。我们的信息资源将逐步向全社会敞开大门,欢迎社会各方加入共治行列,共筑市场安全防线,共同促进社会诚信发展。”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