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企业新闻 >> 正文

“2014中国民企500强”榜单发布 江浙企业多

更新时间:2014-8-23 9:25:09     来源: 解放日报

  以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排名,全国工商联18日发布“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浙江省本次入围企业138家,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而江苏省有96家企业入围,位居第二。

  有既定概念认为,浙江民企强,江苏外企强。可细看榜单,专家发现江苏的民营企业规模普遍大于浙江,且更偏重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行业。从一份榜单里究竟能看出什么?记者采访了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刘志彪和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

  江苏民企有后发优势

  在榜单前10名中,江苏两席,为排名第一的苏宁集团和第六名的沙钢集团;而浙江占一席,为排名第九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在前11到20名、前20到30名的排名上,苏浙企业数量相差不大,但江苏企业排名较浙江领先。

  “绝大多数的中小规模民营企业未被纳入,创业投资环境等很多因素也未被考量,因此不能单从榜单上评价两省民企的好坏优劣。”刘志彪说。但他也不否认,从榜单上看江苏民企营业收入规模普遍高于浙江民企,而且,榜单中江苏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占比,高于浙江。

  刘志彪认为,其中原因和两地的环境和传统有关,浙江多是“行商”,求发展要“走出去”,而江苏多“坐商”,不愿走出鱼米之乡。另外,十年来不少浙江民企企业主倾向于搞房地产、投资等,榜单上也能看出,浙江从事房地产行业很多,而江苏企业大多集中于实体经济。

  陈建军也发现,总体上浙江人口和产业规模就比江苏小,而且浙江民企“走出去”多,加上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更大,因此榜单对浙江民企显现出一些“不利”。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浙江民企起步早,大多集中于传统产业,如今“先发优势”成了“先发劣势”——传统产业包袱重、调整转型难;江苏民企起步稍晚,却有“后发优势”——正赶上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的阶段。

  总部向上海附近集中

  榜单一出,各地关于“经济模式”孰优孰劣的分析紧跟着出现,苏浙两省也被频繁对比。

  陈建军认为,苏浙两省民营企业在全国榜单上占席最多,江苏还有赶超趋势,这不过是两省民营经济发展一先一后、发展周期不同的表现。“实际上,苏浙两省的经济模式差异并不大。”陈建军说,放在国际经济背景下,苏浙的民营经济发展有很多共通性,几乎是“双胞胎”。不仅如此,两省的民营企业在区域上也开始趋近,“把总部向上海附近集中”。以浙江企业为例,台州的吉利汽车,温州的正泰、德力西等企业都将公司重点迁往杭州和上海;江苏的民营企业,在临近上海的苏州无锡等地也最为集中; 上海不少民营企业的老板,也都是苏浙人。

  榜单不应完全被用来攀比和竞争。刘志彪认为,苏浙两省民营企业当在产业上多互补合作,并多借用上海在长三角地区服务生产者的功能,降低交易成本。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婵炲备鍓濆﹢浣圭鐠佸磭绉块柛銉ュ⒔婢ф牠寮崶鈺冨娇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