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文化新闻 >> 正文 |
“小一”课本瘦身古诗隐而不退 意在帮助孩子体会诗歌之美 |
更新时间:2014-8-27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
![]() |
新学期上海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删除全部古诗的消息,引发各界热议。8月26日,记者从市教委教研室了解到,一年级孩子的课堂,古诗并未退席,只是不再以书面形式呈现在教材中。古诗的学习是通过课前两分钟、语文拓展课和学科活动等时间,以学生听录音磁带或跟着教师示范进行诵读的方式进行。一套由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过传忠诵读的《小学语文古诗诵读(试验本)》音像资料已经由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并列入“2014年秋季上海市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供学校选用,任课教师人手一份。 科学核定减负“瘦身” 据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薛峰介绍,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根据2004版《上海市中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试行稿)》编写而成。但由于编写持续时间较长,其间上海教育和教学发展较快,因此尽管教材总体评价不错,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其矛盾主要集中在低年级学生的学业负担方面,如课文篇目过多、部分课文篇幅过长、教学时间过紧、教学要求被随意拔高等。 为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将“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落到实处,教材组对2014年度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作了相应地修订。 据了解,为了此次修订,教材组和教研部门进行了大量深入的调研,如对上海市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教材与人教版和一期课改S版相同年级的教材做了比较研究。对三套教材的识字量、写字量、生字的复现率(字频)以及阅读量等作了全面细致的统计和分析。 此外,教材组还对17个区县的教师进行了“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使用情况”问卷调查。调查显示,46%的老师认为“看拼音读课文识字阶段课文篇幅长短比较合适,学生学起来没有很大的困难”,有41%的老师认为“少部分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学生学起来有困难”;57%的老师认为“识字量恰当,大多数学生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识字任务”,有37%的老师认为“识字量多了,学生的负担比较重,应该适度减少”。 调查还显示,79%的老师认为“随着教材的进度,识字量递增的坡度比较平缓,有利于学生识字”,68%的老师认为“一年级语文教材对生字的掌握要求恰当,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达到要求”。 篇幅和识字量等多维度“瘦身”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册究竟“瘦”在哪里? 据薛峰介绍,在大量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教材组根据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对教材做出调整,如课文篇目总量由45课减少至40课,识字量由353个减少到296个,写字量由296个减少至118个。 “我们删去了篇幅相对较长的课文。对教材中的12篇课文做了逐字逐句的斟酌和删改,删去了一些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如‘不以为然’等。”薛峰说,本次修订对整本书作了重排,适合孩子的阅读心理,篇幅减少了近30%。此外,对每一课的识字、写字做了全面甄别,如“稀奇歌”一课,在不改变课文原意和风格的前提下,删去了过多的动物名字。 为更好地推进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落实“零起点”教学,目前,市教委教研室已组织团队,将在2014年下半年,对整套小学语文教材作全面的评估,征集一线教师对教材的意见,为整套教材的修订提供依据。同时,对各区县教研员、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以及所有执教一年级的教师,开展培训。还要求学校通过“开放日”活动(教学观摩)、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全面了解教材的基本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同时也让学校了解家长的困惑和需求,及时地调整学校的相关工作。 古诗不再以书面形式出现 至于引发关注的古诗诵读部分,薛峰解释,只是改变了8首古诗教学的方式,不再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在教材中。古诗的学习是通过课前两分钟、语文拓展课和学科活动等时间,以学生听录音磁带或跟着教师示范进行诵读的方式进行。 “古诗的学习既没有识字、理解诗句意思的要求,更没有抄写和默写的要求,而是重在引导学生在听听、读读、诵诵的过程中积累古诗知识,初步感受古诗的情感美和音韵美。”薛峰说。 专家强调,上海始终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古诗教育,在教材中删去古诗,主要是为了减轻给孩子们带来的不必要的认读和记忆负担。尽管过去教材对古诗教学的要求也只是诵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会在诵读的基础上,让孩子默写、背诵全文,甚至让孩子了解相关字词含义、文学常识等,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负担。 记者了解到,在《小学语文古诗诵读(试验本)》中,过传忠不仅诵读古诗,还采用互动形式,教授孩子朗诵技巧,讲述有趣的故事。 “古诗不再以书面形式呈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年级的孩子们就不学古诗了。”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表示,新教材换了一种让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教授古诗,是尊重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顺应孩子天性的表现。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热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