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文化新闻 >> 正文

浦东探索小剧场联盟化生存之道

更新时间:2017-3-9 9:50:52     来源: 不详

 

契诃夫经典话剧《海鸥》演出剧照 □兰馨/供图

今晚,浦东国际戏剧大师工作室推出的首部大戏——契诃夫经典话剧《海鸥》,将在位于兰馨·悦立方影城的“光影车间·兰剧场”上演,并在10天内连演8场。该剧目集结中法两国的优秀戏剧人才,这也是“光影车间”小剧场联盟成立后的舞台首秀。

作为2017浦东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采购大会的成果之一,“光影车间”小剧场联盟以浦东为主导,在浦江两岸拥有7家成员单位。联盟旨在通过资源互补、抱团取暖,解决小剧场演出资源供需两难的现实困境,在浦东大地上培育更加时尚多彩的文化生活方式。

“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取暖”浦江两岸7家剧场加入联盟

“光影车间”小剧场联盟由上海兰馨影业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发起方,联合上海浦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翠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联盟在浦江两岸拥有7家成员单位,有5家在浦东,它们分别是:位于陆家嘴的“光影车间·兰剧场”、位于唐镇的“光影车间·唐剧场”、毗邻迪士尼的川沙影剧院以及周浦文化服务中心剧场和东昌电影院。两家浦西的剧场则分别是静安区的“光影车间·静剧场”及长宁区的缤谷小剧场。除了“光影车间·唐剧场”、东昌电影院、缤谷小剧场正在整修或即将开业,另外4家剧场长期以来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演出从哪里来?观众从哪里找?

上海兰馨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候丽对此深有体会。2014年初,兰馨·悦立方影城内的248座小剧场正式开业,并委托一家知名文化演出公司负责演出策划与剧场管理。然而因经营状况不如预期,合作方在一年后退出,剧场管理体制最终变更为自营。“兰馨·悦立方是陆家嘴金融城内唯一一个小剧场,宝贵的文化资源不能被埋没。”候丽很是可惜。

记者了解到,当前国内300人以下的小剧场大都处于单体运营的状态,运营维护成本高,演出收益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小剧场演出票价一般在100元至200元之间,上座率达不到70%,就难以收回运营成本,而要实现高上座率,就必须扩大对外营销投入,或将导致剧团越演越亏。一旦演出质量与场次上不去,观众就不愿来,剧场只得通过对外出租场地维持生计,形成“供需两难”的恶性循环。

要突破这种困局,小剧场结成集团、以联盟形式降低运营成本、扩大采购规模、增强品控能力、合理配置资源,或许是可行的途径。一经号召,7家小剧场当即响应,成为联盟的首批成员单位,寻求共同的生存之道。

从“供需两难”到“以需促供”培育浦东本地话剧观演群体

随着“光影车间”小剧场联盟的成立,各成员得以集中资金预购优秀的剧目,在各家剧场开展巡演。这一演出模式,一方面可有效摊平单一剧场的演出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则保证了内容供给方的收入,从而可以安心于精品创作与人才孵化。

浦东国际戏剧大师工作室的首部大戏——契诃夫经典话剧《海鸥》,今晚在兰馨·悦立方首次投入商演。工作室由上海浦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国立高等戏剧学院共同打造。工作室于2015年3月成立后,去年相继参加了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项目与第四届乌镇国际戏剧节,获得了广泛好评。而工作室的第一部大戏《海鸥》,获得了来自浦东的资金扶持,并以其俄国经典剧目、中国演员、法国导演及制作团队等卖点,被“光影车间”小剧场联盟相中,成为联盟成立后的首部购买剧目。今后,浦东国际戏剧大师工作室的多部剧目还将到联盟的其他成员单位进行演出,而联盟也将孵化扶持更多演出内容供应团队。

“光影车间”小剧场联盟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联合各成员方优势资源,开展“国际戏剧季”活动。由经典小说改编的《门后》,中韩合作的浪漫音乐剧《坠入爱河》,以及其他引进或孵化剧目,都有望在“国际戏剧季”中上演。“我们希望以优质剧目、优惠票价做出联盟的口碑,并吸引更多小剧场加入,提升各成员单位的综合竞争力。”候丽说,川沙影剧院、周浦文化中心剧场都位于浦东郊区,如果有了演出的品质保证和品牌效应,相信郊区观众会乐意花钱走进身边的小剧场。“这样或将实现演出资源的‘以需促供’,在浦东培育出一个庞大的话剧观演群体。”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