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文化新闻 >> 正文

上海歌剧院将多尼采蒂经典作品《军中女郎》搬上舞台,今起连演三场

更新时间:2017-5-11 11:53:50     来源: 解放日报
原标题:上海歌剧院将多尼采蒂经典作品《军中女郎》搬上舞台,今起连演三场 看点不止2分钟内唱9个高音C

上海歌剧院法语谐歌剧《军中女郎》今起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本报记者 蒋迪雯 摄

  作为本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参演剧目之一,由上海歌剧院全新制作的法语谐歌剧《军中女郎》今起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三场。这是美声三巨头之一多尼采蒂的经典作品,以前却鲜有搬上舞台,原因只有一个字:难!剧中第一幕男高音咏叹调“多么快乐的一天”,需要在2分钟内连续唱足9个高音C,让许多男高音望而却步。

  这是《军中女郎》首次在大陆以全景舞台版的形式上演,虽然许多观众都是冲着9个高音C买的票,但驾驭9个高音C并不意味着这部戏就成功了,演员、乐队、合唱和舞台调度都缺一不可。上海歌剧院力邀国际主创团队,希望为中国观众呈现这部高难度法国歌剧的魅力。

  有许多精彩的唱段值得聆听

  要把咏叹调“多么快乐的一天”中一连9个高音C唱得通透漂亮,实属不易。因为男高音发挥不佳,《军中女郎》在巴黎喜歌剧院的首演并不成功。直到帕瓦罗蒂1966年在英国柯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的完美演绎,才真正成就了这部作品,他自己也从此被誉为“高音C之王”。此次上海歌剧院的版本请来了德国男高音歌唱家乌韦·斯蒂柯尔特和旅意男高音歌唱家苑璐饰演男主角托尼奥。

  这是80后男高音歌唱家苑璐首次挑战托尼奥,为了更好地准备,他上个月13日就来到上海歌剧院进入角色。苑璐告诉记者,要唱好第一幕第二场的9个高音C并不是那么难,但唱完后,男高音并不能下场休息,还有很长一段难度颇高的重唱等着他。所以,托尼奥这个角色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把握节奏、分配体力,让整场演出游刃有余。

  在整部歌剧中,苑璐最喜欢的部分并不是“多么快乐的一天”这段炫技式的高难度咏叹调。随着对这部作品越来越熟悉,他发现有许多精彩的唱段值得聆听。“这部歌剧诞生于1840年左右,在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多尼采蒂将这么多高难度的咏叹调和轻松愉快的旋律结合在一起,非常鼓舞人心。上海歌剧院的版本非常注重细节,舞美灯光都颇具看点。我希望这个版本能够保留下来,让更多中国观众领略这部高难度的歌剧。”

  除了男高音,《军中女郎》女高音的唱段也多次达到高音E,着实是声乐方面的“极限挑战”。活跃于世界各大歌剧院的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芭芭拉·巴尔涅西和上海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熊郁菲将饰演军中女郎,她们都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力求呈现原汁原味的魅力。

  国际团队注重细节打造精品

  最近几年,上海歌剧院已与国际团队联合制作了《法尔斯塔夫》《卡门》《曼侬莱斯科》《阿蒂拉》等多部歌剧,无论制作理念、规范还是制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演员们也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长。为确保艺术质量,上海歌剧院这次特邀指挥家迈伦·麦卡利迪斯、合唱指挥托马斯·艾特勒、声乐指导亚历山德罗·阿莫雷蒂和米伦·卡萨多等为所有角色和合唱团演员进行音乐和语言训练。

  舞美兼服装设计热罗姆·卡普兰是地道的法国人,他在细节处理上运用了法式廊柱、雕花等,并且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剪纸式的呈现,让人耳目一新。颇具匠心的服装设计也彰显出角色的性格。

  导演盖伊·蒙塔冯在《军中女郎》的喜剧效果上下了不少功夫,不仅突出各角色之间的戏剧冲突,更添加了不少时下流行的中文热词。这样一部经典法语歌剧的呈现,既有国际一流的制作和演绎水准,也注意“入乡随俗”,由此拉近了与中国观众之间的距离。(记者 吴桐)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