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文化新闻 >> 正文 |
儿童剧制作:让好故事活在小朋友心里一辈子 |
更新时间:2017-5-18 10:27:51 来源: 解放日报 |
![]() |
原标题:市场潜力吸引越来越多表演团队制作有趣又不媚俗的儿童剧 让好故事活在小朋友心里一辈子
在沉浸式戏剧《暴风雨也不怕》中,演员与小观众互动。 (资料) 接到儿童剧《爱和勇气的魔咒》邀约,编剧洪靖惠的目标是写没有说教色彩的剧本。在近日举行的儿童剧《彩虹》研讨会上,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副会长丁小秋感慨:“跪着和孩子对话做起来很难。年龄、经历不一样,我们怎么可能跟孩子们有同样的思维呢?但这是所有儿童剧工作者一直努力去做的。”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00多家直接为孩子服务的表演团队。如果每个团队每年演出300场,全国3.7亿小观众每人看到一台戏,需要连续演11年。儿童剧市场潜力巨大,吸引越来越多团队加入。如何做有趣又不媚俗的儿童剧,并不只是穿上玩偶外套、逗小观众笑笑那么简单。 用剧本朗读会试探小观众反应 作为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献演剧目,将于“六一”国际儿童节首演的《爱和勇气的魔咒》,改编自《小熊包子》系列丛书第一季第一册。故事讲述小学三年级男生熊豆豆,得了时下流行的“空心病”,觉得什么事都没劲。直到一只神秘的毛熊玩具——小熊包子被快递到家,出人意料治好熊豆豆的空心病。《小熊包子》 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团队共同创作,6位上海作家历时3年完成,获得中国“桂冠童书奖”等奖项。“大胆的舞台设计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让字里行间的天马行空变得可听可见,满足了孩子在阅读时的想象。”儿艺剧院院长蔡金萍前天透露,《爱和勇气的魔咒》是探路石,剧院计划3年推出3部《小熊包子》系列儿童剧。排演阶段,主创团队特地将剧本朗读会搬到徐汇天平街道、中华艺术宫、爱菊小学,就是为了观察小观众的反应。 成年人不要给孩子的行为打分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今年引进两部英国沉浸式戏剧 《可爱的农庄》 和 《暴风雨也不怕》,总计演出41场。总经理梁晓霞期待早日制作类似的国产儿童剧。《可爱的农庄》《暴风雨也不怕》都以音乐开场,外国演员们特意记住小观众的中文名字,把名字编入音乐。“记住中文名字对我们来说很难,但是我们努力做到,这样孩子们就知道他是属于这个节目的。”剧团艺术总监克里斯弗·戴维斯说。 梁晓霞注意到,英国演员与孩子们互动时,不像某些儿童剧追求热闹的反响。戴维斯说:“在我们的戏剧中,放松是最重要的。成年人必须打破自己的习惯,不要给孩子的行为打分。许多成年人很喜欢给出他们的判断,给出他们的衡量标准来进行打分,这样就没有办法让小观众进行自我探索。” 走进剧场,要让他们满载而归 放弃使用“大头娃娃”造型,也不用“你们好不好”的喊声来追求一时的现场轰动,儿童剧究竟应该带给小观众什么?洪靖惠的目标是安徒生童话,“为什么安徒生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首先是说故事的能力,很纯粹。其次他有赤子之心,纯真善良,体现价值观。《小熊包子》相信爱和勇气让世界改变,让世界越来越好。”《彩虹》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中福会儿艺剧院党总支书记戚恩伟观察观众,“有中学生说,演得太感人了,特别是玉环得知妈妈生病那场戏,我都哭了。” 《爱和勇气的魔咒》导演栾岚曾与赖声川合作儿童剧《蓝马》,“赖声川导演说,好故事活在小朋友心里一辈子。走进剧场,要让他们满载而归。”(记者 诸葛漪)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