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文化新闻 >> 正文 |
满屋清风未觉暑 朱一诺个人作品展在沪举办 |
更新时间:2017-7-24 9:43:42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
![]() |
人民网上海7月23日电 今年借市民文化节的春风,经过半年多时间精心准备的朱一诺“满堂皆君子”个人作品展近日在浦东新区图书馆拉开帷幕,来自全市的书画家和喜爱书画的市民5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朱一诺全新创作的水墨、油画等共计168幅竹和莲花,戏曲人物系列作品和大家见面,昭示画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西方元素表现手法完美结合,从中折射青年画家朱一诺深厚的功力和创意追求。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著名画家陈家泠先生、新华社上海分社副总编辑杨金志、中国国家画院实验水墨研究所副所长兼秘书长、东华大学教授博导陈建辉、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社长梅雪林、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教授、知名书画评论家张培基、孙进少将等,均致辞给予高度评价。 竹影拂阶尘不起,清风穿池水无声。几枝竹叶随清风飘来,顿觉岁月静好,时光如画。古人云:“画到白头难画竹”。上海竹文化传承人,青年女画家朱一诺坚持中国水墨画的传统,创作贴近社会和生活,努力寻求画风突破,静观她这次展出的竹系列和莲花系列作品,以植物写意、通过细腻的笔触、逼真的视觉、完美的构图、现代的审美和宽幅的巨制,形象生动、神采飞扬的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的植物,表现的独具神韵、高雅凝重,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和现代张力。诚如作者在画展序言中表达的,竹的虚心有节、志存高远;莲的清爽和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都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气节的,更是一种精神和一种信仰,令人崇拜和向往。画家用中国水墨色彩,有的还加上了油画颜料来表现,在追求中国画意境的同时,让作品有一种油画的张力,展出的每一幅作品,都给人留下一个中国文化的鲜明符号,一种难忘的艺术痕迹,让人观后懂得作品背后的象征意义和深刻寓意,为传播历史悠久、天人合一的中华文明,奉献非常惟妙惟肖的艺术画面。展出的朱一诺作品,构思匠心熟虑、技法别具一格,以最简略的画语表现极丰富的内容,她的技法承袭江南一脉,浓墨为面、淡墨为背,淡竹数竿、曲径幽深,将西方的理性和东方的感性结合、“意”与“象”融合、“形”与“神”契合,传递出一种接近生命源头的亲和力和穿透力。 1973年出生的青年女画家朱一诺,系中国竹文化传承人,作品曾入选2010上海世博会、上海国际艺术节、法国卢浮宫国际艺术展、美国纽约艺术博览会。朱一诺受邀参加过法国政府主办中法交流艺术大展,获法国政府颁发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作品被联合国总部、美国俄勒冈大学、美国洛克菲勒艺术中心、英国皇室、尼日利亚皇室、英国赫尔大学、牛津大学、瑞士巴塞尔大学、美国华美孔子学院、澳大利亚皇家医院、尼日利亚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央电视台、钓鱼台国宾馆、中国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收藏及作为国礼馈赠外国首脑及世界名人收藏。近年来,朱一诺创作了一系列关于竹子的艺术作品,她的《独坐幽篁识素心》、《竹影扫阶尘不动》、《故乡的竹》、《到凌云时仍虚心》、《清风徐来》、《满堂皆君子》等赢得了艺术界的好评和粉丝们的青睐。以竹写意、以人传情,除了画竹,朱一诺还擅长画莲花、画戏剧之人。国粹艺术中典型的代表造型,在她的画笔下颇得神韵、高雅凝重,未语半言却令人遐想,极富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张力。 据悉,此次在浦东新区图书馆展出的168幅朱一诺个人作品,用竹和莲花等题材,印证着朱一诺一直以来把竹和莲作为自己的精神和理想寄托,同时又融入当下时尚的笔法和构图,去描绘图形之外的人文元素、梦想精神,体现自己作品中“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厚重烙印,给申城的市民绘画艺术空间,增添传统中华文化和当代绘画艺术交融的独特光彩。(徐银、文敏)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