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文化新闻 >> 正文 |
“邓小平”主创人员亮相复旦大学获90后学子热烈掌声 |
更新时间:2014-9-2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
![]() |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48集重大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将于明晚19时30分起登陆东方卫视。9月1日,该剧开播发布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总编剧龙平平率主演马少骅、萨日娜等一行齐齐亮相。可容纳数百人的复旦光华楼礼堂里,当马少骅扮演的邓小平每一次出现在现场放映的片花时,以90后为主的复旦学生们均报以热烈的掌声。 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由国内一线编剧团队历时4年、参考大量史实资料打磨而成,全景式反映了1976年到1984年间,邓小平以及他代表的那一代中国政治家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光辉历程。自在央视开播以来,电视剧广受好评,每天吸引了近6000万观众收看,被誉为主旋律电视剧中突破性的里程碑作品。这也是东方卫视首次在黄金档跟播央视正在播出的电视剧。“这既是对伟人精神的致敬,也是对广大观众呼声的回应,更是东方卫视作为主流媒体、一线卫视义不容辞的媒体责任。”上海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王建军介绍,为了保证观众的欣赏,东方卫视此次还特别调整了新闻播出时间,并浓缩了广告时间,完整呈现每集46分钟的内容。 总编剧龙平平表示:“这个剧说的是在历史转折时刻,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国家领导人面对困难如何敢于突破,并走出一片新天地。尽管时间已经是过去式,但这些事和今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如果没有邓小平,如果国家没有经历这些改变,今天我们每个人面对的生活将是另一种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该剧的剧本创作阶段,以中央文献研究室骨干为主的创作团队就多次到上海调研、交流。可以说,上海全程参与了该剧的创作,而剧中表现邓小平指导上海工作、发展的情节刻画得真实、到位。 少有一部主旋律电视剧拥有这样的礼遇:从下午2点到下午5点看似冗长的发布会,没有所谓的大牌明星撑场面,但没有任何观众中途离场。9月1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开播发布会上,冲着“邓小平”而来的观众和学子,再一次证明了这个名字的分量。 力争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选取的是邓小平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国庆阅兵这8年间的历史视角。和以往同类题材电视剧相比,观众看到的不仅是在历史转折点中的一位国家领导人形象,也看到了邓小平在家庭生活中许多生动的温情细节。 作为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总编剧龙平平从事邓小平理论及生平研究30年。他笑言自己“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邓小平”,“我们说,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上海。今天,上海的繁荣再次证明,邓小平带领中国走的道路是正确的。”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本打磨历时四年,剧中至少有50位以上的真实政治人物出场,用龙平平的话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而包括粉碎“四人帮”在内一些历史内容的表达,也让这部电视剧开播就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呈现敏感剧情的讨论。对此,龙平平表示:“不回避敏感人物和事件,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家评论这个剧,说得最多的就是‘脱敏’,意思是一些敏感的人物和事件在剧中有所反映。我们理所当然不应该回避,力图客观呈现,至于呈现得怎么样就让观众来评说。其实,敏感不敏感,就看立场和方法。” 演小平最担心“够不上” 扮演邓小平的演员马少骅,是9月1日全场最受关注的明星。他的白色上衣口袋一侧别着邓小平头像的小胸章,乍一看,很难将他的外形和剧中那个形神兼备的“邓小平”联系在一起。 这是马少骅第一次扮演邓小平。之前,他演过六次孙中山,是圈子里公认“和孙中山长得最像的演员”。但马少骅坦言:“对于职业演员来说,长得像并不是称赞的话,演得像才是。我想要突破,演邓小平是一次突破自己的过程。”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五个多月里,马少骅几乎每天都在看邓小平的资料,甚至还把邓小平的录音下到MP3里,走到哪儿都在听。“我演过很多角色,没有一次这样累心。”对马少骅来说,出演邓小平的最大难度是如何突破,抓住角色的灵魂,“演历史人物我不怕,关键是演什么样的历史人物。演邓小平我怕,这是真的。我害怕自己够不上,即使外表跟他一模一样,内心若是空的也不行。我怕自己修炼不好,思想、境界、品格都够不上。我只能尽我所能走进他的世界,理解他的内心,然后把自己变成他。” 马少骅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出演获得观众认可,他把这归功于角色本身。“这部剧的成功在于邓小平这个人物的伟大。他是伟大的人,但这种伟大绝不是干巴巴的,是蕴藏在他人格魅力中的伟大。直到现在,我想说,我现在还没演过瘾。” 学子期待第二季拍摄 “今天的年轻人应该回顾我们的父辈、我们的民族是怎样走到今天的。”现场,该剧主创与复旦大学同学进行互动,马少骅期待年轻一代能看到该剧对他们的意义:“在这部戏里,小平同志对知识格外重视,抓的第一项就是教育,他尊重知识和人才。他曾说,要富国强民,离开人才,有钱也不行。” 剧中,邓小平在黄山与青年大学生合影、指导宝钢工作等真实历史事件,均有所呈现。发布会上,东方卫视特别播放了剧中关于邓小平1979年在黄山偶遇复旦学子的片段。当现实中那本题有邓小平亲笔签名的复旦学生证被清晰投影在现场大屏幕时,现场如雷掌声再一次响起。 看到当年的历史出现在荧屏上,这本学生证的主人、事件亲历者陈静溪激动地回忆说,1979年7月在黄山上偶遇时,小平同志不仅与学生们合影,还在学生证上亲笔签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学院教授李大潜则回忆道,1977年8月,苏步青教授正是在小平同志的指导下,才得以召回复旦数学所被称为“十八罗汉”的青年研究者。 发布会尾声,一位90后的复旦学子向龙平平提问:“《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讲了他在1976年到1984年的事,请问是否还有表现1984年之后的下一季拍摄计划?”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热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