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文化新闻 >> 正文 |
当好“店小二”,文化大餐送到居村家门口 |
更新时间:2018-2-5 13:05:42 来源: 解放日报 |
![]() |
观众在韩天衡美术馆观看“文史山水”作品。 张海峰 摄 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是离市民最近的“文化站点”。在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务圈”中,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居村文化站点,为市民就近、就便提供了家门口的文化盛宴。昨天召开的2018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会议透露,上海将着力聚焦“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提升4500个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市政府实事项目,立足现有基础,着力提升服务功能,夯实基层(居村)公共文化服务。 “互联网+”让文化“一键可达” 通过“互联网+文化”,丰富多彩的居村文化活动变得“一键可达”。 去年,徐汇区推出“微社区”平台,在文化云上嵌入“网上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率先参与试点的20多家居委可以在“微社区”中发布活动信息和资源,居民根据兴趣和需求预约社区文化活动,并可以对服务情况进行评价、建议。“文化活动的实际参与率与设施利用率提升了。” 在金山工业区内,共有9个村、6个居委会、430多家实业实地型企业以及3万多名企业员工。为确保文化配送“送好餐”、可持续,金山工业区管委会积极构建“互联网+”文化配送平台,工业区所有通过审核的文化资源全部加入金山区公共文化资源库,成为全区“文化菜单”的一部分。相关负责人说:“金山工业区要当好文化配送 ‘店小二’,配好菜、接好单、送好餐,将‘文化大餐’端上老百姓家门口的‘饭桌’。” 利用互联网进行“文化点单”,早已不是新鲜事。截至去年年末,“文化上海云”注册用户数达190余万,可预约场馆数521家,超过23万场活动在此平台上发布。今年,文化云将完成“2018版”升级,鼓励第四级居村文化服务云端逐步上线,不断丰富线上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服务内容和活动品牌。 百姓“明星”烧出“传家菜” 从村庄中的“文化客堂间”到住宅楼里的“迷你文化中心”,社区中的“小地方”,日益成为居民享受文化生活的“大舞台”。 在上海郊区,每个农村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村民会所,但除了举办红白喜事,其余时间大都闲置。去年上半年,在闵行区文广局的支持下,行西村开始对村民会所进行改造,并于7月14日揭牌成立“文化客堂间”。每周三,文化客堂间不仅有沪剧等节目演出及文化讲座,还有说书团在这里说书;同时,客堂间还定期为行西村排舞队、传统钩针技艺沙龙、村民书法沙龙等团队提供活动场地。行西村村委会表示,这个以村为点,以文化为载体的“小地方”,正逐渐成为增强村民文化认同,凝聚村民共识的“大舞台”。 社区居民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受惠者,也是文化服务的提供者。金山工业区的村民黄辉英,爱收藏全国各地各时期的红包、邮票,已收藏了4000多套,共130个种类。通过文化部门牵线搭桥,红包封展览成为文化配送中的项目,并被列入区级配送资源。附近的村民说:“百姓明星,烧出了公共文化配送‘传家菜’。”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热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