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重要的录音录像制作中心之一,上海市文联所属的上海音像出版社自1984年成立以来,留存了千余种珍贵的艺术影像资料。随着一大批老唱片、盒带、开盘带及录像带等传统保存介质,因年代已久产生脱磁、氧化、积灰等原因,造成音质受损、失真甚至永久性损坏,抢救和修复工作急需展开。新闻晨报记者日前获悉,在成立30周年之际,上海音像社将携手上海戏剧家协会,正式启动“抢救保存经典戏曲百辑及数字化存储及云端出版平台建设项目”。
音像社负责人朱永安告诉记者,档案资料室留存的珍贵艺术影像资料中,包括京剧大师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周信芳、尚长荣;昆剧大家俞振飞、蔡正仁、梁谷音、计镇华;越剧大家袁雪芬、徐玉兰、范瑞娟、王文娟、戚亚仙、毕春芳;沪剧大派丁是娥、王盘声、杨飞飞、邵滨孙;滑稽表演艺术家姚慕双、周柏春等国宝级上海艺术名家的专辑和资料。6月初,在专家论证评审会上,包括马博敏、荣广润等专家一致认为,抢救及数字化保存十分必要。在对近500种音(影)像制品的目录进行初步筛选后,各方梳理出资料修复的优先顺序以及档案修复保存的基本原则,即优先考虑抢救名家大师,特别是已故大师、年事较高的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坚持艺术性第一的原则,抢救流派创始人的代表作品;对特定条件下创排、未来再次上演可能性不大的作品也要抓紧修复;还需兼顾上海戏曲发展的传承历史,为上海戏曲保留珍贵的视听档案。
据悉,该项目工程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完成首批百辑资料的信息化采集,明年完成首批资料的修复、转存和重新出版,同时,利用云端信息平台的开发建设等,永久性储存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