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文化新闻 >> 正文

“神曲眷侣”又来 上海民族乐团再携手老锣与龚琳娜

更新时间:2018-6-19 10:34:09     来源: 上观新闻
原标题:上海民族乐团再度携手老锣与龚琳娜,这一次将带来什么惊喜?

2013年,“龚琳娜与上海民族乐团音乐会”在上海夏季音乐节“特立独行”板块上演,一曲《忐忑》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龚琳娜与老锣夫妻“先破再立,寻找中国声乐之根”的主张也给人们带来新的思考。如今,这对“神曲眷侣”又来了。6月28日晚,“老锣与上海民族乐团音乐会”将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演,作为上海民族乐团2018-19演出季精心策划的“国际乐韵”系列音乐会之一。双方的再次合作,又将带来什么惊喜?

老锣

此次音乐会,将由上海民族乐团青年指挥姚申申与老锣联袂执棒,唢呐演奏家胡晨韵、二胡演奏家姚新峰及青年笛子演奏家陈昀颖将与乐团默契配合,精彩呈现老锣创作的当代优秀民乐作品。

老锣1966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童年时就开始学习巴伐利亚的民俗乐器巴伐利亚古筝。出于对中国音乐的好奇,他在1993年凭借德国国家奖学金来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师从著名古琴家、上海民族乐团老团长龚一。这是他与中国音乐缘分的开始。

作为跨越多重领域的中国新艺术音乐的领军人物,20多年来,老锣把中西方文化根植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他钟情于为中国民乐、古诗词创作协奏曲,并大量运用了笛子、唢呐、琵琶、笙等中国乐器,其音乐风格独辟蹊径,拓宽了既有音乐风格的边界,更融会贯通中国文化之精髓。

音乐会将由民族管弦乐作品《桥》拉开序幕。这部作品极富现代感,“桥”象征着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二胡与乐队《江南四季》、唢呐与乐队《易水歌》、竹笛与乐队《西行》则充分显示出老锣对中国民族乐器鲜明个性的精准把握,以及开放、融合的当代理念。两部民族管弦乐作品《徜徉天地》《旷野漫步》更呈现了老锣深厚的创作功力和独具特色的创编技巧。

作为特邀演唱嘉宾,龚琳娜也将在音乐会上一展歌喉。此次她将与乐队一起合作老锣根据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新编的同名乐曲,让古老民歌呈现新的活力。女声与乐队《山鬼》则融了民歌、戏曲等多种元素,兼具古典韵味与中西音乐的巧妙融合,观众将领略到龚琳娜高超的声乐技巧,并感受其激情澎湃的舞台感染力。

音乐会上,老锣创作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将进行世界首演,歌词来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去年,老锣与龚琳娜从北京搬到了大理,远离城市的喧嚣,重归田园的生活。他们在去年秋分当天发布了新歌《秋词》,作为“龚琳娜24节气歌”的第一首。他们从海量古诗词中精选了24首作品:寒露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大雪唱“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清明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夏至则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他们希望人们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片刻,在音乐里感受时节的变化。

近年来,上海民族乐团致力于探索民族音乐的国际视野和当代表达。2017年委约德国作曲家佑斯特合力打造的《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民族音乐会,就以中西合璧的方式为中国民乐注入新的艺术能量。这场“老锣与上海民族乐团音乐会”也将是一次中西音乐语言的碰撞,以开放、创新的表达,呈现民族音乐的活力。(图片由上海民族乐团提供)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