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文化新闻 >> 正文

八部精品力作破土而出 上海机制创新激发文化灵感市场活力

更新时间:2014-9-15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8部带有鲜明上海印记的精品力作榜上有名。这些作品的获奖,让人们看到上海近年来在创新机制,激发创作活力,持续提升文艺原创力与创新力等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与不懈努力。而它们所提供的经验与启示,更让申城文化界在未来的创作中更具自信与底气。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再次获得了“组织工作奖”。应该说,优秀文艺作品的不断涌现,源自机制体制创新带来的文化灵感和市场活力,而这离不开上海相关部门积极而有效地参与和推动。近年来,上海不断完善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机制,改进完善重大创作项目立项评审机制和“三品”奖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作品和创作者的资助扶持力度,为优秀作品的破土而出培植了沃土。在获奖的8部作品中,电影《西藏天空》的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通过人物命运折射出西藏从落后的农奴制度中走出来后的社会历史变迁,以独特视角真实展现了西藏的过去与现在,在历史叙述和艺术审美两方面都获得了重大突破,不仅反映了西藏的解放和农奴的解放,更反映了人性的解放,表现力和感染力超越以往,其成功充分说明了创新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焦裕禄》、《陈云》三部电视剧同时上榜,它们无一例外聚焦重大题材,运用丰富的艺术形式、审美表达,通过对人物的生动刻画与还原,润物细无声地回应时代的重大精神诉求,成为行家叫好、百姓追看的主旋律佳作。其中《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敢于直面历史、突破创新,准确勾勒出国家和几代人的命运转折;《焦裕禄》通过一系列真实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的一生;《陈云》通过质朴和纪实的手法再现了陈云同志70年的革命生涯,是中国电视剧历史上伟人传记片中填补空白的标志性作品。

  广播剧《我有一片阳光》以支边教师冯志远1950年代从上海远赴宁夏中宁县教书育人42年,培育出上万名学生的感人事迹为素材进行创作。作品撷取了主人公失明之前的人生重要时刻作为故事的切入点,用洗练的手法,精彩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依托激烈的戏剧冲突形式,生动展现了冯志远与艰苦边远地区学生的珍贵情义,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表面平静,内心一腔热血的人民教师形象。其成功在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多元艺术创作,实现思想性、观赏性和艺术性共同提升,有力发挥了文艺作品暖心、化人的独特作用。

  沪剧《挑山女人》同样取材于真人真事。主创两度深入原型所在的安徽休宁县齐云山采风,历时一年多打磨剧本,挖掘出了一个普通而鲜活的中国母亲身上所蕴含的感人力量,是以小见大的范本。除此之外,该剧的成功还证明,根植于历史与传统文化丰厚土壤的戏曲创作,如果能够观照当下,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彰显出时代和民族精神,就一定能焕发出时代光辉,赢得口碑与观众。

  金宇澄描写上海市民生活的长篇小说《繁花》,一经出版就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不仅几乎把国内所有的文学奖项收入囊中,而且经过了市场这块“试金石”的检验,至今发行量达20万册。这样一部优秀的上海题材、上海元素的文艺作品获奖,一方面说明“五个一工程”重视群众反响和社会认可,同时也显示了上海文化的影响力。

  歌曲《百年一梦》由晓光作词,赵建华作曲,围绕“三个梦想”递进式地描写紧扣主题,情意荡漾、立意新颖,全新解读了中国梦的精髓,唱出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开创中国梦的伟大历程。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濠电姷鏁搁崑娑欏緞閸ヮ剙绀堟繝闈涙4閼板灝霉閿濆懏璐℃い鈺冨厴閹鎷呴崫銉礊缂備礁顦ḿ锟犲蓟濞戙垹唯闁靛鍎幐鍐╃節閳封偓閸曨厼鈷岄悗娈垮櫘閸撶喎鐣烽崼鏇炵厸闁告劑鍔岄埢锟�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