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文化新闻 >> 正文 |
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观演指南 |
更新时间:2014-10-16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
![]() |
金秋十月,一年一度的艺术盛会准时到来。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将在本月17日正式开幕。本届艺术节参演剧(节)目的总量为45台,包括境外25台,境内20台,原创首演超过三分之一。在艺术节组委会的大力协助下,提前遴选了“你无法错过的十台艺术节演出”,希望这份艺术菜单能让本报读者在眼花缭乱的节目单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开幕演出《一江春水》 时间:10月17日—18日 地点:上海大剧院 推荐理由:国际级团队打造中国原创歌剧 中国歌剧《一江春水》改编自上海昆仑影业公司于1947年拍摄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一个近代“陈世美与秦香莲”的故事,剧情以一家人在社会变迁中的生活变迁、揭示了人性中最本质、最深处的表现和变化。这部由声乐艺术家周小燕担任艺术总监的中国原创歌剧,经过几年的修改和团队建设,将在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进行首演,并将在艺术节开幕式正式亮相。 《一江春水》是周小燕先生一直关注的中国原创歌剧,她在培养出一批国际一流的歌剧演员,并成功指导演绎了许多传承百年的欧洲歌剧后,仍致力于不断艺术创新:“尽管我已九十几岁了,但我的艺术生涯刚踢完足球的上半场,我还要和中国优秀的歌剧艺术团队去踢下半场,和他们一起打造一部真正能走遍全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原创歌剧。” 越剧《甄嬛》上、下 时间:10月16日—21日 地点:逸夫舞台 推荐理由:阵容“升级”的全本演出 2013年10月,上海越剧院根据流潋紫小说《后宫-甄嬛传》创排的《甄嬛》(上本)开启了一轮“越剧牛市”。然而,上本剧情在“滴血验亲”戛然而止,埋设了无限悬念,无论是越剧迷还是甄拿远级韵卤厩淌滓耘巍>过一年的努力,越剧《甄嬛》(上下本)将以完整的版本献演于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越剧《甄嬛》下本的阵容可谓是上本的一次“升级”。它不仅基本延续上本原班主创———总编剧李莉,编剧黄阓,导演杨小青,作曲配器刘建宽、杨浩平,唱腔设计陈钧,舞美设计胡佐,灯光设计周正平,服装设计张豫美,造型设计胡亚莉。同时推出了“明星示范版”与两组青年版总共三组演员阵容。 为了使观众观看全本《甄嬛》时审美的顺畅,在保持上本下本主要角色流派不变的基础上,剧院排出了《甄嬛》(下本)明星示范版的阵容。明星示范版由王志萍饰甄嬛、钱惠丽饰皇帝(玄凌)、黄慧饰清河王(玄清)、陈颖饰华贵妃,其中王志萍、钱惠丽均为“梅花奖”、“白玉兰奖”双奖得主,黄慧、陈颖也是国家一级演员,“明星示范版”堪称越剧名角荟萃;而青年版则由忻雅琴、李旭丹饰甄嬛;杨婷娜、李璐彦饰皇帝;张宇峰饰清河王;裘丹莉、盛舒扬饰华贵妃,青春照人,代表着上海越剧的未来。三组演员同时开排也有助于“以戏带教”、“言传身教”的传承。 明星版话剧《一代名优》 时间:10月28日—30日 地点:上海大剧院 推荐理由:话剧、戏曲、影视的明星“混搭” 2001年5月,在话剧市场极不景气的氛围下,叶惠贤在全国率先推出“明星搭台,边缘组合”的话剧表演模式———明星版话剧,至今还有很多观众记得由11个剧种、23位国家一级演员加盟的明星版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场场爆满的轰动场面。 十年过去,叶惠贤强势“归来”,与现代戏剧谷、上海戏剧学院联合,推出大戏《一代名优》。该剧由陈薪伊执导,云集了张铁林、关栋天、雷恪生、田海蓉、史依弘、王舞さ榷辔幻餍牵史依弘和王舞じ是首次登上话剧舞台。该剧为今年艺术节的委约作品,并成为“向大师致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代名优》改编自田汉的名作《名优之死》,1927年在上海首演,上世纪50年代被北京人艺搬上舞台。1985年被拍摄成电视剧,由程之主演。原剧在名优死后结束,但是导演陈薪伊不想仅终结于此,要续一个光明的结尾,点出名优后继有人,可以传承。故此改名。 此外,剧中原先北方剧场的背景,也被置换为上海大世界,更凸显海派文化。 摇滚京剧《水浒108之终极英雄-荡寇志》 时间:10月29日—30日 地点:文化广场 推荐理由:天马行空的京剧 继2011年香港艺术节首演的《水浒108:忠义堂》引发轰动后,台湾导演兼演员吴兴国,携同作家张大春、歌手周华健再度联手,共创“水浒终极篇”,演绎第72回至120回的江湖文化。剧情讲述共同历经热血洗礼的108将,遵奉圣旨,身穿锦袄,顶盔挂甲,征讨方腊。该剧风格奇幻、色彩瑰丽,将京剧与电子摇滚混血融合,创造出全新的试听体验。 《水浒108之终极英雄———荡寇志》是当代传奇剧场水浒系列的第三部。它集合了来自台湾当代剧场的精英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师生的创作力量。该剧用一种诙谐嘻哈的方式讲述着梁山英雄的悲剧,有着极强的反讽效果。每当剧情过渡时,周华健的歌曲就会响起,舞台上那些梁山英雄则跳起街舞;而在叙事过程中,无论是宋江还是其他梁山好汉,都以传统京剧的“西皮”、“二黄”表达心计;在一些战争场面,演员运用了京剧武打的精彩技术,展现着战场的激烈,与布景投影中动漫的厮杀场面遥相呼应。 中国国家话剧院王晓鹰导演话剧《伏生》 时间:11月14—15日 地点: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 推荐理由:非历史视角演绎“焚书坑儒” 话剧《伏生》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著名导演王晓鹰执导,侯岩松、涂松岩、徐筠主演。作为一部原创戏剧,《伏生》由编剧孟冰、冯必烈成稿于十余年前,珍藏直至被中国国家话剧院相中,决定搬上戏剧舞台,于2013年12月至1月开启首演,献礼国家话剧院院庆。该剧讲述了秦时统一天下,伏生通晓儒学精髓,被立为博士。而当尊崇备至的儒学地位沦至废黜时,伏生竟在“焚书坑儒”中传奇般的保存下了儒家大成之作《尚书》。全剧透过伏生与其一家,及其追随一生“亦敌亦友”的大臣李斯的人物视角,折射生命与文化的宏大命题。 《伏生》是继《霸王歌行》、《理查三世》后,由王晓鹰执导的又一部历史大戏。相较于前两部作品,王晓鹰在《伏生》创作伊始就颠覆性地将其定位为以“非历史视角”讲述历史中的人和事,力图关注主人公在困境中的选择和坚守。无论是歌队的处理,道具的使用,还是重要场景的刻画,《伏生》都体现了强烈的导演风格。尤其是全剧的高潮,伏生忍痛烧书的一幕,导演用天降红绸缎来表现熊熊大火吞噬书籍。这个处理与《霸王歌行》和《理查三世》的红墨水浸透宣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演出中不时引入的音乐体现出了该剧的激情和风格,而音乐的节奏更是“打”出了人物思想情感的“重拍”及导演构思的“重拍”。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