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文化新闻 >> 正文

突出文化惠民慧民 宝山区巧用2000万元文化专项资金

更新时间:2014-11-21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在世博展览馆热闹开幕,与之呼应的2014上海宝山国际儿童阅读季火热举行。前天(11月19日)参加童书展的各国儿童文学作家走进陈伯吹中学、陈伯吹实验幼儿园、宝山区实验小学,与小读者面对面,童话故事节、童话诵读会在宝山区少年宫、图书馆陆续展开。

  区里承办的文化活动有这么大的能量,2013年设立的宝山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功不可没。每年2000万元,数量并不大,用好用巧可以“四两拨千斤”。突出品牌特色、突出重大重点、突出基层基础,宝山的这一专项资金赢得众多“国家级”、“国际级”荣誉。

  突出重点做大品牌

  说起宝山近年文艺创作精品,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原创大型现代沪剧《挑山女人》。首个登陆国家大剧院的沪剧,近20万观众,文华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十五冠王,上海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内容……《挑山女人》成功,离不开宝山公共文化发展事业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为沪剧艺术传承中心列支创排节目、公益演出、市场巡演和文化下乡等扶持经费,形成“政府扶持、注重原创、坚持公益、拓宽市场”的“宝山经验”,为保护、传承和弘扬体现海派文化的传统沪剧提供坚强保障。

  突出品牌特色、突出重大重点,是宝山专项资金“屡投屡中”一大法门。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出生在宝山罗店,2014年,陈伯吹儿童文学基金专业委员会、市新闻出版局、宝山区人民政府共同创设“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将其列为上海国际童书展的唯一奖项。

  选择“投资”儿童文学,与宝山区近年来注重文教结合密不可分。青少年代表着文化的未来与希望。专项资金扶持学校举办沪剧、舞蹈等艺术培训,70个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学生艺术团、民族文化传习特色培训基地,从“艺术教育、非遗传承”等多方面把文化活动范围从区属扩大到区域,实现文化资源校内外共享。

  引导社会企业参与

  2000万元平摊到每年数以千计公共文化活动,那就是撒胡椒面,有味而不带劲。宝山区活用专项资金,整合大文化资源,引导更多主体参与宝山文化建设。

  去年第八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邀请14支中外团队和以本区为主的15支团队面向大众,走向街头。大量开支缩减,项目设置却比以往任何一届都要多,“节中节”增加到八个,结合旅游、商贸的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专项资金先期投入,节目有声有色,吸引宝钢集团公司、企业和街镇等机构的资助。联合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主席卡门、副主席伊廷称之为“国际一流的民间艺术节,几无瑕疵”。

  “以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激发各类经济实体参与文化的积极性,他们在文化上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区文广局工作人员对此深有感触。在专项资金杠杆撬动下,文化部门与万达、尊木汇、美兰湖、金工集团等社会企业对接,推动文化、旅游、商业深度融合,成功举办在万达广场的元宵灯会和在顾村公园的“中国梦滨江情”市民才艺展示周等。

  群众演出覆盖面广

  宝山区1/3在外环以内、1/3在外环和郊环之间、1/3在郊环之外,有中心城区、城郊结合部、郊区农村三种形态,专项资金以“文化惠民”和“文化慧民”为导向,引导文化资源向基层、村居等薄弱环节倾斜,各街镇配套文化投入逐年增加,每年总数达5000多万元。

  3500平方米的顾村馨佳园大居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今年年底正式投用;罗店大型居住区同时启动三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预计2015年年底投用,弥补因人口导入所致的文化需求缺口。“一村一居一舞台”、“农村文化活动分中心”等惠民工程,推进基层文化活动设施建设,“月月演”“周周演”“天天演”群众性演出活动每年多达上千场……只要愿意参与,大家都能在公共文化活动中找到自己那盘菜。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