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文化新闻 >> 正文

文化种子播向产业集聚区 ——“陆家嘴文化氛围营造”样本探索

更新时间:2015-3-11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陆家嘴文化氛围营造组织管理者的进一步思考

  上海是金融中心,接下来还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激发创新基因和活力,需要文化软环境的配套。我们需要寻找到属于陆家嘴金融城的文化特质

  陆家嘴文化氛围营造的样本意义在于:将公共文化产品的度身研发与配置,体制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支撑的社会动员三者亲密融合,互动共鸣

  在公共文化服务上,注重了传统社区与产业园区及其相应的分众化人群的特色,体现针对性、适配性、有效性。今后工作的重点是,在业界自治的基础上,将第一阶段的产品配送模式转换为产品内生模式,在政府的要素支撑、团队培训、平台搭建基础上,激活产业园区的主动性、创造性

  2月13日,春节前最后一个周五。

  家住普陀区的朱东寰醒来后,下意识拿起放在床边的手机,点开看“天气”,小太阳标志很清晰,正午12时的温度预告为12摄氏度。朱东寰放下心来。

  住在宝山的唐俊迪早餐时,提醒自己多吃一些,中午饭多半是吃不上了。他像往常一样赶早出门,却比往常多了一点兴奋。

  中午12时,朱东寰和唐俊迪会面。陆家嘴中心绿地观景篷举行第55场白领午间音乐会,也是年前最后一场。乐团负责人朱东寰熟练地指挥贝斯手、吉他手、键盘手在台上到位,他们将配合建设银行的员工唐俊迪演唱一曲《普通朋友》。

  陆家嘴白领们趁着午休时间陆续赶来。冬日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正是一天里最惬意的时候。

  金融“候鸟”的文化“饥渴”

  唐俊迪工作的陆家嘴,是上海的“金融心脏”。每天早上,数十万金融白领从上海的四面八方赶往这个面积仅1.7平方公里的区域。

  区域聚集着近3000家金融机构和众多配套公司。鳞次栉比的高楼中,税收“亿元楼”30多幢、超10亿的楼宇7幢,单幢“冠军”逾27亿元。和高楼林立、经济腾飞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与彼岸相比,小陆家嘴面向社会公众的演出场馆极度缺失,可供专业演出的剧场数几乎为零。曾有的金茂音乐厅和东方明珠电视塔明珠剧场也因为各种原因转型成了购物中心或商务办公楼。

  因为缺乏文化的粘合度,金融白领们每天早上来到这里,夜幕降临时纷纷离开,形成陆家嘴的“候鸟现象”、“潮汐现象”。

  作为“候鸟”之一,唐俊迪有一个固定的“陆家嘴时间”:早上7时15分出门往陆家嘴,8时30分前到单位,中午1个小时午休,晚上6时离开陆家嘴。这也是绝大部分陆家嘴白领的时刻表。“每天进出陆家嘴,但我只认识大楼里的同事。外人眼中的陆家嘴是繁华、国际化的,但其实也单调、封闭。”

  “陆家嘴太需要文化浸润了。它完全有潜力变成纽约的华尔街、伦敦的金融城。但陆家嘴距离二者存在明显的文化短板。”1995年到陆家嘴工作的新上海国际大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晴,见证了陆家嘴近20年的变化:“20年前,陆家嘴只有人民银行总部、招商局大厦等几幢大楼,白领不到1万人。如今,陆家嘴高楼235幢,金融白领人数达到20万,加上其他相关领域,总数有47万。”在方晴看来,金融白领代表着高学历、高收入和高品位,他们有大量的文化消费需求,也足以支撑起高端文化消费。“这也是之所以美国百老汇靠近华尔街、伦敦西区靠近金融城共存共荣的原因。然而,陆家嘴的金融楼宇越建越高,陆家嘴的文化建设却跟不上,始终处于‘空城’状态。”

  文化“饥渴”成为陆家嘴白领的普遍困惑。“在陆家嘴几乎没有业余生活,更谈不上文化生活。”环球金融中心工作的秦勇表示:“工作节奏快,有时候想看一场演出,但到达演艺场所,戏已开场,交通时间成本成为很大障碍。”

  文化硬件缺失,文化软件亟待充实,成为制约陆家嘴文化发展繁荣的“瓶颈”。人才是最终竞争力,实现浦东的第二次腾飞需要人才,而文化无疑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创造力的最佳粘合剂。

  针对需求“定制”文化餐

  2014年9月10日,一场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指导,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浦东新区文广局主办,陆家嘴管委会以及多个社会主体承办的“陆家嘴文化氛围营造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每周一、三、五中午12时至1时,白领午间爵士音乐会率先亮相。陆家嘴中心绿地观景篷下,上海轻音乐团的乐手和歌手为白领现场演奏。

  乐团团长储保杰曾被自己在陆家嘴工作的中学同学浇过一盆冷水。“当我在朋友圈发布演出信息时,我的同学、中国资金管理网CEO高杰留言:我们都这么忙了,你们还来添乱干嘛?”到底是不是“添乱”,储保杰说:“这是一个压力很大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群体。你拿他们不想要的东西敷衍,肯定是‘添乱’。要给就给好的。”

  组织者为此作了仔细调查,发现了陆家嘴人群有三类特殊需求,欣赏类:具有时尚感、科技感、未来感,高能级的展览演出受欢迎;社交类: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海归白领对参与那些目的性很强的“相亲”活动存有顾虑,但对有文化内涵的联谊活动却很热衷;素养提高和自我展示:白领在专业、紧张的工作之余,对国学、插花、戏剧、表演等文化技能培训和展示兴趣强烈。“只有把‘对味’的活动送进去,才能真正营造起氛围。”市文广局艺术总监滕俊杰告诉记者:“根据区域人群学历高、国际化特征,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精品话剧、爵士乐、交响乐、艺术电影等门类和常态化音乐欣赏会、户外音乐会、美术等多种活动形式。同时,专门选择白领午休时段和周一至周五工作日下班以后的时段为他们释压,并不影响他们的周末休息。”

  拿音乐会的实践来说,每场都邀请上海优秀的音乐人作为表演嘉宾,其中不乏国际获奖者。演出曲目也一直在调整,从最初以国语歌为主,慢慢英文歌多了起来。很快,闻声而来的白领越来越多。不少白领更是跃跃欲试,要求上台亮嗓。曾经认为“添乱”的CEO同学高杰,在某次“人情捧场”后,态度也发生了180度转弯,成为积极鼓励公司员工来听音乐会的“义务宣传员”。高杰说:“不可思议,他们真的做到了。大中午的陆家嘴有了一个好去处,感觉文化沙漠上突然出现了绿洲。”储保杰告诉记者,乐团有一本秘密“红名单”。“名单上记录了那些登台后唱得好的白领,这意味着他们有了优先上台演唱的绿色通道。”半年下来,“红名单”上的白领已逾80个。唐俊迪也成为了八十分之一。

  “定制文化菜单”初见成效。

  用“文化磁场”唤醒“沉睡时间”

  打造陆家嘴“文化磁场”,需要的远不止一块“绿洲”。

  1月26日中午,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二楼圆形广场,悠扬的旋律从钢琴家陈洁的琴键上流出,吸引了许多人驻足。下楼吃饭的华信证券交易员韩春燕也停了下来,“太方便了,不需要特意到大剧院,午休时间就能足不出楼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此前,上海银行总行大厦也迎来过一场午间钢琴音乐会。带来这场演出的是获得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金奖的著名钢琴演奏家孙颖迪。一台三角钢琴、一位钢琴家、一首首国外名曲,把整个大厅变成了音乐的舞台。

  1月20日晚,首届陆家嘴白领好声音决赛在东方滨江大酒店国际厅举行。可容纳近千人的国际厅热气腾腾,从周边商务楼里赶来的白领兴奋地聚在一起,为自己支持的选手呐喊助威。半年来,也是在这个厅,著名歌唱家廖昌永、黄英、魏松等人举办了“成功之路”系列音乐会。渐渐地,国际厅在陆家嘴白领口中也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陆家嘴的金色大厅”。

  中心绿地、上海银行等单位免费提供活动场地,东方滨江大酒店主动减免国际厅的场租,东方明珠电视塔也推出“东方之光——大型多媒体投影演出”,免费对区域人群开放。

  短短几个月,对陆家嘴白领来说,足不出户,或者散步去中心绿地听一场音乐会,去酒店看一场展览,都已经成为现实:“2014艺术陆家嘴”9月11日至13日开展,展览邀请白领来酒店客房“串门”看展;之后,10月18日,随着第八届陆家嘴金融文化节拉开序幕,草地诗会作为文化节的一个全新环节率先举办,陆家嘴金融城变身诗歌的栖居之所;12月31日,“雕塑在城市中旅行——陆家嘴雕塑艺术展”也在陆家嘴中心绿地对外开放。

  针对硬件设施欠缺的短板,针对白领快节奏的工作特点,挖掘区域内众多国际商务楼宇和星级宾馆内的公共空间,充分利用白领工作之余的“碎片化休闲时间”,唤醒陆家嘴区域内的“沉睡时空”,扬长避短,因地制宜、从逐步嵌入,到无孔不入,最终把“碎片化”的时间和场地变成时时处处的文化大舞台,成为陆家嘴文化氛围营造的独特方式。

  好消息也在不断传来,硬件有望提升:在建的上海中心2楼多功能厅设计可容纳观众1000余人;东方明珠电视塔78米层环形空间,已着手规划为360度互动体验影像区。市文广局重大活动办公室主任谭曙介绍:“陆家嘴中心绿地和周边楼宇中,将陆续开辟一批小型剧场、楼宇图书馆、企业藏书角等项目。同时,我们还与周边正大广场、国际会议中心等商业设施和会展场地协商,以政府购买的形式,服务更多白领人群。”

  尝试打造可复制“文化样板”

  在陆家嘴工作第9个年头,唐俊迪感觉自己在这个冬天有了明显的“春意”——

  午休时候,他会去陆家嘴中心绿地音乐会吼一嗓子,因此拿到了陆家嘴首届白领“好声音”比赛冠军。他的“陆家嘴圈子”更大了,他认识了同样参加陆家嘴白领“好声音”比赛的白领曹亮。“他也住在宝山,和我母亲家非常近。但他在交行,我在建行,如果不是因为这些活动,我们可能永远都是路人。”

  令人欣喜的是,“陆家嘴文化氛围营造活动”正变成一个可复制的“样本”,被其他白领产业聚集区所效仿。

  作为上海轻音乐团浦东板块的负责人,朱东寰近期变得特别忙碌。每周一、三、五,他要忙陆家嘴家中心绿地的白领午间音乐会。而周二、四的中午,原班人马还要去金桥工业园区为那里的白领送上午间音乐会。金桥工业园区的食堂门口,是所有白领午餐的必经之路。正是因为陆家嘴白领午间音乐会的“美名”,才有了金桥工业园区的“慕名”。递出橄榄枝的不止金桥,朱东寰略显遗憾:“张江高科技园区也有类似邀请,但目前实在排不出时间了。”

  “上海有着众多白领聚集的产业园区,除了张江、金桥等产业园区,江湾镇也发出了类似文化氛围营造的请求。支部可以建到楼宇,文化也可以送进楼宇,送到白领身边,水银泻地般的传播方式,在服务白领的同时,也是一种审美价值观的体现。”滕俊杰说。

  关于陆家嘴文化氛围营造,组织管理者还有进一步的思考。浦东新区副区长简大年表示:“上海是金融中心,接下来还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激发创新基因和活力,需要文化软环境的配套。我们需要寻找到属于陆家嘴金融城的文化特质。”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部长尤存概括说:“陆家嘴文化氛围营造的样本意义在于:将公共文化产品的度身研发与配置,体制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支撑的社会动员三者亲密融合,互动共鸣。”在公共文化服务上,注重了传统社区与产业园区及其相应的分众化人群的特色,体现针对性、适配性、有效性。今后工作的重点是,在业界自治的基础上,将第一阶段的产品配送模式转换为产品内生模式,在政府的要素支撑、团队培训、平台搭建基础上,激活产业园区的主动性、创造性。

  让朱东寰印象深刻的是去年11月初在陆家嘴中心绿地的一场音乐会。“开演前,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以为不会有很多人来了。没想到,临近12时,许多白领打着伞走来,看着他们有点淋湿的头发和期待的表情,真的非常感动。”“希望文化活动是一部不会停下来的连续剧。”听众中,张玉的一席话,也是大部分陆家嘴白领的心声。

  陆家嘴的文化样本探索在路上。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娌℃湁浠讳綍鍥剧墖鏂囩珷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