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投资资讯 >> 正文

加大创新力度助推城市绿色金融市场发展

更新时间:2018-5-22 14:00:42     来源: 不详

  5月20日,中国城市绿色金融报告(2017)发布会暨首届中国城市绿色金融论坛在京举行,该报告由中关村新华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编制发布,作为全国首份着眼于城市绿色金融落地的年度性报告,该报告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城市绿色金融工得到作进一步推进。

  报告指出,为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绿色金融产业在今后5年内每年至少需要2万亿元以上投资,其中社会资本投资比重将占到85%-90%,因此,发展创新的投融资机制有助于将私营部门的资金投向生态环保和污染防治的绿色产业,同时,适度补贴和试错机制的完善也有利于绿色金融的长远发展。

  中关村新华新能源产业研究院院长、科技部调研室原主任胥和平介绍,绿色金融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2017年是我国城市绿色金融的元年,国务院决定在我国五个省市区,建立各有侧重的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公布了《关于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并批准了多个城市的绿色金融试验区方案。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成为全球三大绿色债券发行国之一,全年境内外发行绿色债券合计约2500亿元。同期,在境内,有76家机构发行了113只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绿色ABS)等各类绿色债券,总规模达2083亿元。

  从规模上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已经走在国际前列。但我国城市绿色金融市场从起步走向成熟,还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培育,需要打好基础。

  在河北金融学院副校长韩景旺看来,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有待加强以及绿色标准体系不统一,是现阶段制约行业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因素。

  对此,报告建议,绿色金融工作应加大政府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产品的财政支持。“根据国家政策,使用财政资金对绿色金融项目进行银行信贷贴息,值得积极探索。”该报告指出。

  此外,报告还建议建立对绿色产业信贷风险的保证和补偿机制。报告认为,此种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有效提升金融机构对于项目风险的容忍度。

  中关村新华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林玉表示,绿色金融本身是新型金融服务,与绿色金融体系制度改革密不可分,因此绿色金融体系属于生产关系建设的范畴,不等同于绿色资金。“绿色金融重在探索和创新,进行绿色金融实验的城市,主要是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把新提法、新事物、新产品、新业态在本地先行先试,找出并反应问题,然后和监管部门共同解决问题。”他说。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