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投资资讯 >> 正文 |
拟赴科创板IPO的凯赛生物,核心技术来源成疑! |
更新时间:2019-12-13 15:49:36 来源: 北国网 |
![]() |
11月26日,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发布中信证券关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赛生物)辅导工作总结报告(以下简称辅导总结)公示。中信证券表示,凯赛生物已符合科创板上市条件。
专利之争,核心技术归属何处? 据悉,凯赛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合成生物学、生物材料研究及生物制造产业化的高科技企业,其目前商业化产品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为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单体,包括DC12(十二碳二元酸)、DC13(十三碳二元酸)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和生物基戊二胺。 关注凯赛生物的同时,就不得不提其与山东瀚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长达数年的专利纠纷,其中争议最大的便是制配DC12核心技术的专利归属。 2006年8月7日,凯赛生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关于长链二元酸(DC12)生产技术的专利,而同样的专利早在1995年便由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陈远童申请获得。凯赛生物申请该专利后,微生物所的该项专利最终被判无效。
且不论专利归属究竟如何,凯赛生物如何获得了研究生产DC12所必需的菌种,至今依旧成谜。 2000年6月,凯赛生物与微生物所签订合同,获得了DC13至DC17五种长链二元酸的菌种和发酵的专利技术或实施权利,DC12并不在其列。菌种只有微生物所拥有,又是研究形成生产技术的必须,那凯赛生物申请专利前所需要的菌种,又是从何而来? 时间之差,五年市场供应从何而来? 同样值得注意的,还有凯赛生物2006年申请专利之前生产DC12的技术来源。 公开报道中显示,凯赛生物是于2003年10月掌握了制配DC12的核心技术,但其年产6000吨的发酵长碳链二元酸(DC11-DC16、DC18)生产线早已于2003年3月建成投产。 从凯赛生物的业务组成来看,其DC12年产超过10,000吨,国内市场占比95%,国际市场供应量超过55%。从凯赛生物2001年7月成立到2006年8月申请专利,这长达5年的时间里,凯赛生物供应于市场的DC12,其生产技术来源确实值得深究。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
热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