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市民看到的市容才是真实水平 静安城市治理树立“金标准”

更新时间:2015-8-11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地处上海中心的静安区,一直给人“高大上”的印象。在近年来上海市容环境评比中,静安区连续14次位居各区县之首。然而,静安区在着手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时,更多考虑和研究的是,在城市综合管理中,如何跳出成绩查找问题,以更高的标准让城市整洁有序。昨天下午,区委书记孙建平从“看得见的民生”入手,不打招呼,突查暗访区内一些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环境治理情况。

  “菜场是否有‘小尾巴’?”隔着一条马路,孙建平一行从不远处察看余姚路菜场周边环境。曹家渡街道负责人回答:“‘小尾巴’倒没有,但周边店铺跨门营业比较多。”众人环顾四周,虽然在菜场门口没有发现小摊小贩摆地摊等现象,但门口一些店铺的水果摊位延伸到人行道上阶沿,店铺前或多或少堆放了纸张、果核等垃圾。暗访面包车在巨鹿路、余姚路、昌化路、安远路等路段行驶时,区领导偶尔在道路两旁发现暴露垃圾堆放、无证占道经营等问题。经过江宁路街道文化活动中心门口时,只见昌化路人行道上堆放了大量的竹片,叠起来有一个成人那么高,不少市民走到此处,不得不绕道而行。

  区区结合部地段,问题暴露比较多。安远路地处静安、普陀交界处,车辆行驶至几家汽车维修店前时,发现这里的交通不是很通畅。店门口的地砖路面凹凸不平,来往汽车停靠此处洗车、修车,使得原本就狭窄的双向道路更加拥挤。在西苏州河某工地的院子内,堆放了不少施工和建筑垃圾,往深处走几步,几乎没有腾脚的地方。

  “今天暗访中看到的一些环境治理的瑕疵和不足,与老百姓的需求格格不入。”在稍后举行的静安城区综合管理座谈会上,孙建平说,虽然静安取得“十四连冠”,但不能将集中整治下和常态下的城市环境情况划等号,“市容环境怎么样,老百姓说了算;市民眼里看到的市容市貌才是真实水平。”这应当成为“十三五”期间静安区城市环境治理的一条更高要求的“金标准”。

  在成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从问题出发,才能给老百姓提供井然有序的日常环境。一些街道领导表示,城市环境治理中,虽然集中整治很奏效,但如果没有长效机制,脏乱差现象容易“回潮”。每周四,曹家渡街道等5个街道的居委会在辖区内开展一次集中“大扫除”,街面道路和小区内比较整洁,但单靠街道和居委的力量,想要保持常态整洁仍远远不够。一些居民区书记、区人大代表提出,静安区正处于公房等全项目大修时期,有20多万平方米的空间正在维修,暴露垃圾等问题随之增加。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问责管理越要到位。街道和居委可通过区域化党建等形式,动员周边单位“包干到户”,发动社会力量一起,管好各自“责任田”。

  对静安区来说,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应该消灭“理所当然”的工作思维模式。从常理来看,施工地段是环境比较脏乱的地带,如果辖区领导和职能部门对堆放建筑垃圾等现象“睁只眼、闭只眼”,认为待施工结束,垃圾也会清理完毕。但是,若要达到精细化管理标准,治理管理都要及时到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需要及时处理,不能无序堆放。菜场周边、区区结合部等也是治理难点,“十三五”期间,静安区从城市治理的难处着手,鼓励领导干部通过明查或暗访的形式,深入基层,摸实情、知真情,在调查研究中不断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用“百姓标准”衡量市容环境整治成效,给老百姓创造秩序井然、安全舒适的城市环境。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