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
精准治“顽症” 凌云街道梅陇三村顺利完成综合改造 |
更新时间:2016-9-29 9:52:45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原创稿 |
![]() |
在社区治理工作中,居民区工作往往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顽症”,政府冲在前面、项目推进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往往存在忽视培养群众的自治意识和能力,居民得到了实惠但却没有产生参与感和获得感,不利于形成富有生命力的社区发展机制等问题。 徐汇区凌云街道细分矛盾症结、梳理工作流程,统筹使用“情理法”,攻克了梅陇三村拆除违章建筑、污水管改造难等长期治而不愈的顽症。 融通感情,形成源头治理的改造共识 梅陇三村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二至六楼居民家中厨房水槽堵塞、反水现象严重,一楼内天井搭建使污水管无从维修。面对日益加深的邻里矛盾,居民党组织加强多方沟通协商,顺利解决了这一问题。 加强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沟通。居民区综合改造既是政府的实事项目,也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开工后的第一周,居民区、实施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管单位四方党组织联手举行了“住宅修缮党建联建签约仪式”,根据各方工作特点和优势,明确职责分工和活动形式,形成共建目标。每月召开“党建联建联席会议制度”,主要通报工程进展、听取群众呼声、调解矛盾纠纷,以保证项目进度、提升施工水平。每周五建立“项目工作通气会”制度,针对一周的工程进度、群众反馈和难点困惑,集体研究协商解决方法,增进互通、达成共识。 各方商讨设计更人性化的改造方案 加强居民之间的沟通。“清官难断家务事”,一刀切、标准化的做法政策较难满足群众差异化、多样化需求,基层民主协商的自治模式更容易取得共识。居委会运用居民之间的睦邻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等,促进相互谅解、达成共识。35号伯伯家里困难,祖孙三代住在一室半的房子里,希望通过天井改造像动迁一样得到补偿,迟迟不肯动起来。书记上门到家里听意见,儿子拍着胸脯保证做好老父亲的工作配合施工。儿子耳聋,书记给他安排了车辆协管员的工作才能够就业,一直比较感恩,所以把做老人思想工作的活接了下来。 居民自发组织的红帽子巡逻队,第一时间将居民的诉求反馈给施工方 加强百姓与施工方的沟通。居委会第一时间组建了28人的现场义务巡逻队,治保主任和业委会成员每天到工地巡视,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听取居民意见,及时沟通。监理方认真履行职责,严把工程质量。施工单位专门设立居民接待处,耐心细致地与居民沟通疑问和要求,并做好台账记录为了最大限度地不扰民,货运车进小区时间尽量安排在工作日,建材堆放点设“汇成建设”标志。尽量减少绿化损坏,建筑垃圾用布遮盖好,专门安排小区外路面临时停车区域供停车受影响的居民使用。井然有序的施工现场,贴心细致的施工过程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节假日,居民自主自发地在工地上开展各类“表亲情、送温暖”活动。 打通路径,谋取系统治理的社会效益 施工中发现违章建筑影响了旧水管改造,但单纯的强制拆违,群众有抵触情绪,无法解决本质问题,还容易激化邻里矛盾。为了促进综合改造有序进行,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多方联动。 舆论引路,理顺群众情绪。搭建违章的住户一般来说生活相对困难,但是天井内违章搭建百分之百还是与看样学样的从众心理密切相关,而拆违也要利用好这种从众心理。居委会在换届选举、支部会议、楼组会议等各种场合,对综合改造广而告之,做好心理铺垫,营造有利氛围。74~77号4个门幢有7个内天井,情况最为复杂,来自建工集团的楼组长召开楼组会议,还摆出水果茶点。二楼以上业主积极发言感谢一楼的宽容,对扔垃圾、掉东西等不文明的行为道歉。一楼居民也被楼上居民诚恳的态度感染,理解污水管返水的痛苦,同意尽早实施工程改造。 工人在原内天井上方作业 技术开路,减少工程影响。为民服务光靠热情不够,还要有过硬的本领。解决矛盾就要将心比心、千方百计采取更为人性化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减少扰民现象。内天井改造基本都要将房间打通,地面开槽,隔开楼板,再排水管,整个工期至少需要25天,改造的难度较大。后来,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内天下面是空的,想出了“两头掏空、中间穿管”的方法,工人克服脏臭的困难弯腰作业,将截污纳管工期由25天缩短为5天、3天。 “边角”铺路,融合群众关系。内天井开始启动的时候,由于资金限制,原则是施工后恢复至结构层,不能进行墙壁粉刷、地面简装等装饰层的恢复,协调居民的难度很大。技术改进后,施工成本大大降低,施工方主动为居民免费整修破损地板,墙面侧漏等额外事项。井然有序的现场,亲民服务的施工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同。 节日期间居民到工地慰问工人,气氛热烈 疏通环节,赢得依法治理的最佳成果 依法治理是基层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同时又要从实际出发,善于巧妙应用。一是坚持法治思维,选好示范对象。选准和树立第一个“吃螃蟹”的标杆,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党员吴全官希望卖掉房子,但是根据相关法律天井内有违建房屋无法交易。施工队帮助吴全官拆除了违建,恢复了建筑的原貌。这使一些想把使用权房转成产权房的业主动了心,很快自动加入了拆违改建的行列。 坚持信息公开,做好工程监管。信息公开对施工方来说是一个制约,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在阳光下一清二楚。对街道来说,信息公开成为有效的质量管控手段,改造成效由群众说了算。居委会和施工方联合在人流集中地通过电子显示屏公开施工信息,既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工程项目的规范性。建筑材料的数量、价格、品牌清单及时报给监理方。小区36处内天井中,原有34个违建,居民主动申请施工方拆除了6个。 将原有违章搭建的厨房进行拆除 坚持程序合法,抓好流程规范。街道要求居委会、施工方将改造纳入法定程序之内,推行“四步工作法”,即意见沟通——方案设计公开——试点示范——全面推开。这一改造模式得到了区住宅发展中心的充分肯定,并将在全区宣传推广。其中意见沟通阶段时间最长,整个工作实施之前需要意见沟通,全面推开后,由于每家每户情况不一样,还是要充分地听取意见,实行“一户一方案”。15号104室不愿进行改造,主要是对物业不解决204室漏水问题有意见。104室的男主人正好是党员,书记做他工作,答应只要204室的房东回到上海,就帮助解决漏水问题,如果一直联系不上,帮助走司法途径解决。 在200多天的时间内,梅陇三村完成了39栋楼的建筑防水、水管修理、路面开挖整修等工作,为400多户居民排解了排解了厨房废水倒冒外溢的问题,还对100多户独居老人、残疾人员和困难人群等有修缮需求的排忧解难。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