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周家渡:“三上”让在职党员八小时外续写精彩

更新时间:2018-4-24 11:23:13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原创稿

“这堂课讲得很精彩,心脑血管疾病是我们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沈医生用了这么多的实际病例来讲解,我们大家听得懂,也知道该怎么预防了。”家住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云莲一居民区的老伯伯不住点赞,“以后这样的讲座多举办一些,蛮好!”

老伯说的是家住该居民区的党员医生沈沸为大家上的一堂课,沈沸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他针对居民中防预心脑血管疾病知识的需求,利用双休日开设了《心脑血管病的预防》的讲座。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大量的实际病例,形象直观地为居民做了一次别开生面、深入浅出的专题讲解。

“三上工作法”让党员从“八小时”变“全天候”

要说起这堂课,还得追溯到周家渡街道推出的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

周家渡街道党工委看到社区中居住着一批文化程度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的在职党员。自从2011年开始,就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基础上,让在职党员走进社区,亮出身份,在居住地发挥作用。党工委把《致周家渡社区全体共产党员的一封公开信》,一家一家送到每位党员手里。为方便在职党员参与服务居民,党工委特地列出了诸如陪老人聊天等78个项目清单供选择。

根据在职党员在居住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路上、网上、晚上”三个时间段的特点,周家渡街道总结出来“三上工作法”,提出“路上守约不违规,网上聚心扬正气,晚上议事促和谐”,使在职党员业余活动和表现由屏蔽状态下的“盲点”,变为公开场合下的“亮点”。践行党员服务社区承诺,在社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路上守约不违规。要求在职党员在上下班路上带头遵守文明公约,不违规违纪,履行“五个一”承诺:小区行车慢一点、老幼病残帮一把、楼内异响看一下、见到陌生人问一下、花草树木护一下。如今在职党员主动清理楼道、路边绿化树丛中的纸片垃圾,参加楼道整治和夜间巡逻等现象普遍增加。

网上聚心扬正气。网络已成为社区党员沟通联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党工委要求在职党员在互联网上自觉弘扬主流思想,不信谣,不传谣,并积极依托网络加强沟通联系,方便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活跃党内生活。

晚上议事促和谐。积极倡导在职党员在晚上空余时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参加和谐家庭建设,做到“七带头”: 带头参与居民自治、带头践行文明公约、带头参加公益活动、带头参加志愿服务、带头交纳物业管理费、带头维护楼道整洁、带头不搭建违章建筑。居民区党组织充分利用晚上时间召集各方代表参加涉及居民利益的议事会、协调会、联席会,推行党务公开、居务公开,在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参与权、监督权的同时,共同探求化解邻里纠纷、促进社区和谐的途径。

在职党员队伍“卧虎藏龙” 各施所长获群众点赞

周家渡街道以《周家渡社区党员家园服务承诺书》作为在职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的重要抓手。针对在职党员的情况,设计了“基本情况,三点承诺,自愿认领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群众的项目”三项内容,明确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每半年至少联系一次居住地党组织、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活动、每年至少办好一件实事好事)。近四千名在职党员全部签署了《承诺书》,其中又有约两千名党员在由5大类75个项目构成的《在职党员服务居民项目清单》中额外认领项目,承诺履行。

如今,“三上工作法”在周家渡已经持续了六年多,不仅凝聚起了在职党员的力量,在此过程中,还挖掘出了在职党员中的一批“卧虎藏龙”之人,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服务。

齐三居民区在职党员吕欣是上海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工作人员,她看到所居住的楼道墙面出现了破损、掉皮、楼道堆物等,就向居委反映了这个问题。经过沟通,并征得楼道居民同意自筹资金后,她联系了装修队进行粉刷,昔日脏乱差的楼道“颜值”逆袭,成了人见人夸的“新楼道”。这之中,吕欣遭受了不少委屈,但她始终宽慰自己“共产党员就应该多做多付出些”,并时常为所在小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赢得居民的点赞。

齐七居民区在职党员石劲敏在食品药品检验所工作,他把用药安全作为为民服务项目。小区的张老伯对平时吃剩多余的药物不知如何处置,感到犯难。他带着药箱来到在职党员为居民服务的现场咨询石劲敏。经过耐心细致的听讲,解开了张老伯的心中疑惑,还传授了不少有关药品保管的知识。张老伯感慨地说,“在职党员的服务活动,真正方便了我们居民百姓。”

孙晓青举办暑期青少年心里健康讲座,深受学生家长好评

云台一居民区的上南中学心理咨询师孙晓青老师主动向居民区党总支提出,利用假期为辖区内的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巧用游戏活动,祝你健康成长”的心理咨询课。孙老师以丰富的资料,形象的PPT图影,图文并茂的授课方式,吸引了五十多位中小学生前来听课。

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不断探索长效化机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街镇干部都曾感叹在职党员“报到容易落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时间上不对称,在职党员普遍都有日常工作,如果工作时间下社区,等于是脱离本职岗位,而如果在非工作时间下社区,对于“朝九晚五”上下班的社区而言,接洽协调工作也不好做;地域概念上的冲突,在职党员工作的地理位置往往不在自己居住的社区辖内;缺乏刚性约束,柔性纽带也没有更好地建立起来。“我来报到,但是我没时间。”许多党员下社区报到时表达自己的力不从心,周家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波表示,自己也曾遇到过不少类似的情况。

昌五居民区召开在职党员座谈会

如何让社区里这些“隐形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张波思考了很多。“这里面有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过程。我们就有通过面对面走访、组团式服务找出某小区有位处级领导没到居民区报到,说‘平时工作很忙,不要来打扰我’之类的话。后来党总支多次上门沟通,他也看到居民区双报到工作的一些成绩,于是愿意出来,在楼道里亮明了身份。所以我们认为,首先双报到党员是居民,更应该是模范公民,所以对其在社区生活、表现有一个起码的要求,就是‘七带头’,甚至包括带头缴纳物业费等看起来很小、但实际上是居民区工作中普遍存在也不好解决的一个问题。其次,双报到党员在履行好应尽的居民义务之外,应当比别人多做一些,表现得相对更好,所以提出‘三上’,从随手公益做好事,到网上辟谣不传谣,到晚上参与服务和议事,都是正能量的传播。也包括鼓励社区团结,邻里和睦,不为社区工作添乱。再者,对于有一技之长又有时间为居民服务的,我们鼓励其认领项目,直接服务居民,发挥特长。”

记者了解到,在党员为社区付出的同时,周家渡街道也考虑到在每次活动之后,或是重要节日来临前,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发出一份《表扬信》反馈他们在社区的表现情况,也结合“最美家庭”“党员示范家庭”的评选活动,对他们以示鼓励。对于在职党员及其家属遇到困难时,党总支会跨前一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在八小时上班工作时安心,调动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激励他们更好地为社区服务。

浦东潍坊街道嘉兴大楼党委就曾收到齐河七居民区党总支寄去的,反映该楼宇达科信息科技公司80后党员参加“七一”为民服务的“感谢信”。随后嘉兴大楼党委领导专程寄来复函,社区内外双向互动,进一步凝聚起党员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正能量。

“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群众工作,不是走过场,而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张波介绍道,为使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工作长效化、制度化,周家渡街道将继续大力宣传区域化党建模式,坚持现有的、被证明有效的工作方法如“三上”工作法、“七带头”制度,加强与社区在职党员的沟通,继续巩固党员做模范居民的基础,持续“服务-激励-再服务-再激励”的循环,及时表彰优秀在职党员,并树立表率,排摸双报到党员中的“达人”,搭建各种平台,让在职党员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婵犵數鍋涙径鍥礈濠靛棴鑰垮ù锝呮贡椤╃兘鎮规担鍝ワ紞缂佸娼¢弻娑㈠Ψ閵夈儮鎸冩繝鈷€鍕⒌鐎殿噮鍓熷畷鍫曞煛閸愩劌鈻�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