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
徐汇区打通社区服务“神经末梢” 网格化管理延伸进居民区 |
更新时间:2014-9-28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
![]() |
上午,斜土街道江南新村一位居民气冲冲地向居民区工作站值班人员投诉:“楼里有人群租,人员进进出出,里面还乱拉电线,很不安全。”过去,这类情况需要居委干部多方协调,到处找人打招呼,才能把事情解决。现在值班人员在电脑上打开网络终端,录入信息:江南新村511弄发现群租现象。后续就能快速进入处理流程。 这一快速处理机制,得益于徐汇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深化拓展。9月1日起,徐汇区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试运行。在试点的斜土街道,网格化从街面、公共场所延伸进居民区。居民区诉求受理、综合服务等,借由网格化“触角”的延伸而变得简单高效。 问题解决有了“快车道” 当群租信息提交进平台,几分钟后,该信息的状态栏就有了更新:经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派单,目前已流转到街道房管办,要求核实情况,并发放整改告知书。当天晚些时候,该条信息再次更新:经房管办核实,已经列入整治名单。 整改通知发放后,房管办又将情况反馈到街道平台。按照流程,整改期限是7个工作日,如届时未自行整改,网格化平台就会提醒:房管办、综治办到期上门执法,并有社区民警、居委干部配合工作。“根据社区工作站志愿者的巡视情况,房东目前还没自行整改。本周四,这起群租案例就将进入执法程序。”街道综治部门明确表示。 斜土街道推行网格化工作已有10年,但以前网格化主要以街面、公共场所为主。斜土街道办主任吴寅飞说,这次真正实现了全覆盖,涵盖了社区环境治理、社区综合服务和综合治理三大项内容,实现社区人、事、物全面管理和服务,解决社区问题进入了“快车道”。 矛盾尽量不出居民区 与街面按“万米网格”设网格员不同,社区网格布点在居民区工作站。 以大木桥路和斜土路为界,斜土街道将行政管理区域分为四个网格管理服务块区,建立了18个居民区工作站对应18个居委会。居民区工作站组建了一支日常巡护组队伍,人员包括居委干部、物业公司、业委会、楼组长、社区志愿者、社区党员、社区社工以及派驻居民区的综治、就业等“四大员”,每天定时段、定对象地开展巡逻和上门走访。 这样安排会不会增加居委会的负担?街道办负责人表示,街道平台“一定程度上,其实是为居委干部‘减负’了,因为改变了居委会干部到处找人、到处救火的局面。并且居民区队伍也理顺了,谁负责巡查、谁负责核实、谁负责上传信息、谁负责配合执法,都很明确。”在这个平台上,居委会的自治功能也没有削弱。记者发现,大量居民投诉、举报问题,都在居民区层面上得到解决。最近,不少居民反映,老小区因为停车位紧张,一些车主为抢车位偷偷安装地锁,而且大家相互效仿。工作站接到投诉后,物业、居委干部出面,劝说业主拆除地锁。事实上,借助社区自治组织,斜土街道多个居委近期已拆除大批地锁。“对于一些社区问题,我们通过‘小联勤’机制实现‘微循环’,尽量让矛盾不出居民区。”江南新村一名居委干部说。 为了给居民区工作站“增能”,社区民警、援助律师等还组成联动处置队伍,对居民区内涉及执法、整治的事项予以配合;街道干部等也组成顾问队伍,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出谋划策。 网格好就好在“有效果” “确实,解决问题比以前快多了。我们反映这几天小区里泡桐树上掉毛毛虫,工作站上信息一提交,当天市容环卫部门就回复了要来喷洒药水。”小区居民老夏说。 斜土街道新网格化平台试运行以来,已接到并处置了各类信息1000余单。 一些居民觉得,现在社会管理服务“神经末梢”打不通,其实关键不在问题发现机制,而在问题解决机制。“以前遇到问题经常是,热线也打了,微博也@(转发)了,领导信箱也发邮件投诉了,但就是不见问题解决”。 效果源于流程再造和公开,以及监督机制。“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该找哪个部门解决”这种对老百姓来说“很难搞得懂的问题”,现在由斜土街道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代劳”。在网格化平台上,一口上下,限时处置,“哪个部门怎样作为,哪个部门在拖延,我们都看得到。”居委干部说。 从9月底开始,徐汇区各居民区都将陆续接入网格化平台。未来,平台还将增设监督功能,让居民根据社区内问题处置情况为相关职能部门打分。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