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用想象力通往目的地 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举行

更新时间:2014-11-17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设计并制作一个机器人,使它能自行完成一系列动作,并成为冒险故事里的角色;利用特定材料,制造出一台能产生两种不同声音的设备……上周末,2014—2015年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在大同中学举行,来自本市17个区县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共150支队伍参赛,比拼包括科技创新、文艺创新、想像力在内的综合能力。优胜团队下月将前往北京参加DI中国赛,全国优胜团队明年将赴美国,角逐DI国际赛桂冠。

  DI是“目的地想象力”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这是一项旨在培养青少年综合创新能力的国际性教育项目,注重动手与动脑结合、科技与艺术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2012年,这个项目落户上海。DI竞赛题目由国际教育专家设计,分为两类,分别是团队挑战和即时挑战。今年的团队挑战题于9月公开,包括技术类挑战“生物风云”、科技类挑战“制造声波”、艺术类挑战“恐怖童话”、结构类挑战“先失后得”,参赛队伍可选择任意一题着手准备,并在比赛现场展示表演。而即时挑战题目在比赛当天公开,要求参赛团队在拿到题目后10分钟内完成。

  获得结构类挑战组第一名的民办立达中学参赛队,表演了一幕“穿越剧”。通过“时空门”,几名初中生走进未来,发现地球上一片荒漠。从幸存者口中他们得知,地球“资源管理器”出现故障,人类只知索取资源,破坏了机器平衡。这台“资源管理器”就是学生们花2个月时间设计、制作的力学装置。根据题目要求,参赛队必须制作一个仅利用木材、扑克牌、黏胶和胶带做成的装置,并符合一系列结构力学要求。表演中,孩子们与“资源管理器”中弹出的“恶龙”交战,展示了这个装置的各种性能。

  赛后孩子们说,社团课上,他们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制作装置,学到了很多力学知识。他们还写了以这个装置为道具的多个剧本,反复讨论哪个剧本最引人入胜。表演环节也很重要。今年,民办立达中学学生赴美国参加了上一届DI国际赛,发现外国学生在表演上很有感染力,而中国学生比较拘谨。“所以这学期我们让学生观看《憨豆先生》这类外国喜剧,激发他们的表演才能。”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