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长宁探索“小巷总理”职业化培训

更新时间:2015-3-3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老的居委干部快要退休了,很多年轻干部尚未适应,居民区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长宁区友谊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应平曾为此担忧。不过,最近举行的长宁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培训,让应平等“小巷总理”感到,长宁居民区工作将开启新局面,一支更加职业化的“小巷总理”队伍将登上舞台。

  长宁区现有185个居民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在51.8岁,其中,超过55岁的书记占40%,工作不到一届的书记近40%。“正是这两个40%的存在,让长宁早早注意到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变化趋势和潜在问题,注重队伍结构的合理建设。”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马列坚说,去年,长宁区就对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面临的各类问题展开调研。今年,长宁区将探索形成一套以推动队伍职业化发展为目标,以专业化、进阶式、积分制为主要特点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模式。

  专业化是此次培训的一大亮点。围绕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核心能力建设,长宁建立了“10+3+X”的系统培训模式。“10”是指当前居民区书记必备的政治素养与价值观、行政事务、法律与政策应用、专业助人、人际沟通、情绪控制、资源协调、团队建设、项目策划和应急管理10大能力。“3”是指根据这些能力要求,对应3大培训模块,包括:领导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应用能力模块。而“X”则是与能力和模块相匹配的各类具体课程,长宁区向居民区书记们推荐了36门课程,主要包括党性修养、党建理论,社区工作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内容。据介绍,这个培训方案的核心理念是:跟随社区“传统群众工作+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以提升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为目标,围绕社区工作者能力建设这一核心内容展开培训,逐步确立多维度的社区工作者能力模型。

  在培训过程中,长宁具有针对性地设立后备班、初任班、全员班和提升班,可满足不同层次书记们的多样化需求。在建立进阶式的培训体系时,该区还尝试了多个“首次”:首次采用必修和选学相结合的形式,提供不同的专题和课程供大家选择,并针对不同小区形态,将群众工作方法划分为老城区和中高档商品房小区两个专题。首次实施案例教学,互动式、经验型课程占到一半以上,围绕当前旧区改造、物业管理等社区治理的难点、热点问题,运用案例教学的专业方法。

  长宁在培训中探索“五个衔接”积分制管理机制,按一定权重比例设置积分,将培训实践运用效果作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岗位等级晋升、进编条件认定、“金银奖”推优、述职考核、续聘解聘等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培训与薪酬待遇、职级晋升衔接。长宁设立季度奖、专业技能津贴以及待遇年度递增机制,与培训评分、能力等级挂钩,按照不同等级核定居民区书记工资外收入,不同能力等级的居民区书记享受不同的津贴和奖励标准,对排名靠后的书记按比例扣除绩效考核奖。学习培训情况也作为居民区书记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书记需修满一定的学分,达到一定的能力等级才有资格享受相应的事业职级待遇。对符合条件的优秀居民区书记,加大公务员定向招录、调任等的探索力度。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婵犵數鍋涙径鍥礈濠靛棴鑰垮ù锝呮贡椤╃兘鎮规担鍝ワ紞缂佸娼¢弻娑㈠Ψ閵夈儮鎸冩繝鈷€鍕⒌鐎殿噮鍓熷畷鍫曞煛閸愩劌鈻�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