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人物 >> 正文 |
用温暖融化“问题学生”心中的寒冰 记杨浦区辛灵中学校长谢小双 |
更新时间:2014-10-30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
![]() |
杨浦区辛灵中学校长谢小双的手机里,保存着一条短信,两句话,“您已经是我心目中的好爸爸。今天是父亲节,衷心祝您节日快乐。”发信人,是毕业生小黎,父母不在身边的她,曾经叛逆迷茫,正是这位校长,这所学校,将她引回了正途。“这条短信,是我三十年教龄中的最大收获,”谢小双说,“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就是我人生的幸福时光。” 辛灵中学,是一所“择差录取”的学校,专门招收全区初中行为不佳的孩子。作为这样一所特殊学校的领头人,谢小双坚持“一个都不放弃”的理念,用心灵唤醒心灵,用温暖融化“问题学生”心中的寒冰。 “学生都是我的宝贝疙瘩” 这是一所工读学校,孩子们入校时,大多对老师抱着戒备和敌意;三年后离开时,每个人都是合格毕业,抱着校长、老师,哭着舍不得走;工作挣钱了,还有人扛着一箱子方便面回来看望、感谢。这样的改变哪里来?这样的情分哪里来?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就看你读懂没读懂。只有把他们真正当作亲人来对待,才能有办法改变他们。”谢校长说,“每个学生都是我们的宝贝疙瘩,揣着一颗真心,一门心思地对他们好,他们自然会听你、懂你。”那一年的冬夜,冰冷刺骨。为了御寒保暖,老师建议每位同学从家里多带床被子。深夜,值班老师夜巡时,猛然听见一个声音:“好冷……”循声过去,黑暗中是孩子黑白分明的双眼:“老师,我冷得睡不着。我们家只有一床被子……”这个被冻醒的孩子叫小楠,因为偷窃初二从普通中学转到辛灵的。值班老师赶紧拿来自己的被子给小楠盖上,自己则倚在床边,睡意全无。第二天清早,得知情况的谢小双亲自去了小楠家。 在一条破旧弄堂的尽头,终于找到了小楠的家。他寻着黑暗的楼道找上门,一个睡眼惺忪的中年男人开了门,环顾四周,一张破旧的小桌子上,摆放着沾满了厚厚油渍的煤气灶。家里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没有床的席梦思铺在脏兮兮的地上,一个顶着蚊香的啤酒瓶和满地的香烟灰让人印象深刻。跨进家门的那一瞬间,谢校长什么都明白了,他的心揪起来了。回来后,他二话没说,拉上班主任,买来被子、保暖内衣、袜子,亲自送到小楠手中。从那天起,小楠变了,性格变得开朗了,学习也变得主动了,甚至愿意主动帮助班级里的其他同学。用小楠的话说“校长把我当亲人,我怎么能对不起他!” 让辛灵成为“魔法学校” “将心比心,以心交心,以心育心。”这是谢小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辛灵中学,小楠并不是唯一“受宠”的孩子。作为校长,谢小双对学生相关的大小事务总忍不住亲力亲为,路过二楼学生寝室,会进去把一溜毛巾挂挂整齐,捏捏被子看看厚薄,走廊上遇到了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校长好”中微笑点头,逐一叫出每位学生的名字。“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是他的誓言。在他眼中,普通学校倡导的都是“教书育人”,而在辛灵却是“先育人再教书”。他的心愿,是带着老师们一起,为特殊的孩子,打造一所“魔法学校”。 课堂之内,他苦研教学法,发现学生们不仅学习基础差,而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专注力一般只能维持7分钟,于是发动学科教师集体研究创设了适合工读学生的“7分钟教学法”、“一分钟奖励提高兴趣法”、“摇号抽奖教学法”等,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教学楼的一楼和二楼,机器人制作、剪纸、书法、刺绣、软陶等二十几门“第二课堂”的拓展课程教室一字排开,学生们在这里静下心来,陶冶情操,也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剪纸教室里,老师更不得了,那是谢校长三次登门,好不容易请来的市级非遗项目传人郑树林,正手把手教着孩子们剪刀握法。 化学教师孙宇婕大学毕业的时候本想进一所普通学校,来辛灵中学实习只想暂时落一下脚,但是后来谢校长的一个电话感动了她:“在这里我们吃大苦、耐大劳、献大爱,就能挽救一个孩子,也就挽救了一个家庭。”让孙老师觉得选择这里,自己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匠,而是在做一项使孩子一生发生正向转折的工作。最终,她留了下来。 最让孙老师难忘的是,运动会老师定点投篮的比赛现场,作为新人的她上场时有一点忐忑,没想到这时场边的学生们大喊:“大枣加油,大枣加油!”“大枣”是她的绰号,后来她才知道是学生们偷偷看了她的QQ空间扒出来的。“谢校长说的没有错,平时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得到了回报,真的是最欣慰的事情。”孙老师说。 “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走进辛灵校门,一旁的花坛中有块石碑很是显眼,上面刻着“辛勤换得灵气来”,寥寥七字蕴含着当初学校命名时的期望。令人欣慰的是,一个又一个问题孩子的命运在此转弯,人生重新起航。然而,他们毕业之后的路走得稳不稳当?遇上困难怎么办?“谢爸爸”放心不下。 在辛灵,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对所有毕业生要继续跟踪回访至少一年。谢小双和学校的其他教师们也因此继续资助和帮助这些自己眼里的宝贝疙瘩们。 直到现在,谢小双每月还给几位毕业生充手机话费。“我要和她们保持联系,万一她们的手机因为欠费而停机,我就找不到她们了。”也正因如此,他第一时间得知了毕业生小戴因母亲违法被判刑,陷入无力支付学费的困境。为了不让小戴失学,谢小双立刻赶往她现在就读的中专说明情况,为她争取到减免一半学费的助困待遇,而剩下的学费则由辛灵中学和谢小双共同承担。每次小戴回学校,谢小双都会对她说:“这里永远是你的家,家里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就是为社会减少一分不安定因素,多一份正能量。这是教育的价值。”在特殊教育领域里,谢小双风雨兼程,让“辛勤换得灵气来”。这一份师者之爱,从未减淡。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本站有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
热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