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人物 >> 正文

扎根戈壁30年的核物理学家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师大教授乔登江

更新时间:2015-7-2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师大教授乔登江

  9岁失去右眼,21岁秘密入党,35岁走进大漠,60岁战胜癌症,69岁当选院士,82岁再披戎装……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驻疆某基地研究员、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乔登江于今年5月8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7岁。他那传奇的一生,为新一代革命军人立起了道德标杆。

  冒生命危险获得爆炸靶心数据

  1963年3月,时任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副主任的乔登江接到来自北京的一纸神秘调令,35岁的乔登江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成了全国24位赴“死亡之海”罗布泊、为建立新中国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和首次核试验作准备的专家之一。自此,乔登江便深深扎根戈壁滩,在荒无人烟的天山南麓一干就是近30年。

  在荒凉的戈壁滩,乔登江先后参加过20余次核试验,为获得爆炸靶心的实验数据,多次不顾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深入到有生命危险的地域。从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空投实验、第一次导弹核试验到第一次氢弹爆炸,乔登江都参与其中,成为了我国参加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也创作了我国核技术领域第一部专著《核爆炸物理概论》。与他共事多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吕敏说:“理论上突破是技术上攻关的前提,在基地里,乔登江在一些领域一直起着关键作用。”

  1978年,时年50岁的乔登江在国防科研领域已算功成名就,可选择转业回上海。有很多人想方设法离开戈壁滩,乔登江却做出了继续扎根大西北的抉择。在上世纪40年代末刚入党时,乔登江就曾立下过这样的誓言:“我要把一点一滴的知识都无条件献给党的事业,做一个真正的对社会有贡献的共产党人!”

  离休后义务从事科研

  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死神却悄悄向他逼近。1988年4月,在一次例行体检中,时任基地科技委副主任的乔登江被查出患有肾癌。临上手术台前,乔登江一再向医生确认:“今后我还能工作吗?”

  手术后,乔登江被摘除了一枚肾,身体条件大不如前,且吃药、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让他长期处于昏昏沉沉的状态。1988年底,因身体原因,组织决定让他退出现役。宣布命令那天,乔登江热泪盈眶:“病情不要紧,待遇不要紧,我担心今后没机会继续工作了。”

  离休之后的乔登江经短暂调养,以科研“义工”的身份重返工作岗位,不计报酬地在戈壁中继续他的研究。每次出行,乔登江的行李箱中有一半都装着维系生命的药物。面对病魔,乔登江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更加活跃:每年外出学术交流、技术指导和科研攻关5个月以上;出版《电子元器件电磁脉冲效应手册》等5部250多万字的学术专著;完成7个国防科研项目;获得9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997年,在离休9年之后,乔登江高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军第一位当选院士的离休干部。当大家纷纷来电庆贺时,他却说:“院士不是光环,而是让我有了持续工作的理由。”

  奋斗终身只为党的事业

  1999年,乔登江被华东师范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磁辐射的研究。2010年12月,82岁的乔登江被中央军委授予文职特级、专业技术一级。时隔20年再披戎装,乔登江十分激动:“我的时间所剩无几了,要一分为三:只有一份能留给自己休息,另外两份要继续从事国防科研和培养接班人。”

  16年来,乔登江克服病痛,每周都去华师大指导课题,他先后指导了10余名军地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如今他们大都已成各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乔登江还谢绝了学校提出的各种院士福利,每月千余元补贴也用来救济家庭困难的学生。2013年5月,他从个人积蓄中拿出50万元设立“登高奖助学金”,专项资助物理学系品学兼优和经济暂时困难的学生。

  “人过八十尚能饭,愿为国防献终生”,这是2011年11月乔登江当选总装备部“践行核心价值观模范”后写下的一句话。

  乔登江先后获21项国家和部委级奖,被中央军委授予“胜利荣誉勋章”,被表彰为全国先进离休干部,荣获全国“光华工程科技奖”……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本站有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娌℃湁浠讳綍鍥剧墖鏂囩珷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