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人物 >> 正文 |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
更新时间:2016-10-28 10:13:09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
![]() |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对我来讲,来浦东这几年,组织上给了我从事知识产权和科普工作的机会,让我喜欢上了知识产权和科普”,丁海涛常跟身边的同事如是说。他讲,“我从事过的工作中,知识产权和科普是我最钟情的事业,是我甘愿为之奉献的事业”。 作为一名知识产权人,一名科普工作者,丁海涛心中始终坚持着一个为知识产权事业、科普事业奉献的梦想。 南极死里逃生 依然心怀科技强国梦 南极,神秘的大陆,极其恶劣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曾让世界上多少探险者为之折腰,并献出生命。“首次”南极科考,为了科学,为了填补中国南极事业的空白。丁海涛,一个刚刚大学毕业,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凭着一股“科技强国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毅然参加了国家首次南极科考。 在茫茫大海和廖无人烟的南极,经历了极昼煎熬、南极风暴,参与建设长城站。多少次生与死的考验,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考察任务,受到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的表彰,成为集体一等功、集体二等功、团中央命名的“青年突击队”成员,个人在其后的科研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入选“百人计划”。 上个世纪,丁海涛主持和参与了一批重大课题,如主持了《上海海洋21世纪议程》的编制、上海人工岛建设,参与了《国家重力规范》的编修、国家海洋情报网的建设,发起成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洋专业委员会。 怀揣梦想 毅然踏入浦东这片热土 2001年,丁海涛被热火朝天的浦东开发开放所吸引,怀揣着在地方干一番事业的理想,他离开了工作十余年的国家海洋局,来到浦东担任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副局长。 2003年,因工作需要,他调任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角色的再次转变,从此让他与知识产权、与科普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常说,“对于知识,既要有感悟力和观察力,更要有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满怀激情 争当干事创业的急先锋 敢创新、有担当是丁海涛十余年来推进浦东知识产权和科普事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丁海涛刚调任浦东科学技术局任职就开始分管知识产权工作。那会,知识产权对于浦东来讲几乎是一张“白纸”。也正因为这张“白纸”,给了丁海涛“大展拳脚”的机会,他带领知识产权战线的同事,跑企业了解需求,与发明人面对面了解困难,跑市里、跑国家知识产权局争取项目,正是基于他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争当干事创业急先锋的精气神,推动浦东知识产权事业领跑全市,实现了多个全国和全市第一。 浦东科协是丁海涛展示“拳脚”的又一个重要舞台。从2006年开始,组织上又给他增加了一个新的头衔——浦东科协副主席,主持科协工作。他提出了“联动(四方)、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探索(改革)”,坚持“共建共创、共赢共享”,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工作方针。 几年下来,在他的带领下,同知识产权工作一样年轻的、属于初创期的浦东科协事业已然全面开花,打造了多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作品牌,成为了长三角地区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咬定青山 闲不下来的坚强斗士 2014年底是新组建的知识产权局“开门营业”做好准备工作的攻坚阶段。他依然保持着浦东创业初期的那份激情,就着方便面,没日没夜的筹备各项工作,确保新局顺利运行。 作为浦东知识产权“三合一”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之一,丁海涛深知改革的不易。他常说,“新的知识产权局虽然成立了,但需要协调的事情很多,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千头万绪。我作为一名知识产权战线上的老同志,应该带好头,做表率,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一年多来,和局里的同志一起,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举措,阶段性地完成了改革任务,成功探索出浦东知识产权改革经验“三四五”,即体制改革方面,实现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集中管理模式;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新方面,形成司法保护、行政保护、调节仲裁、社会监督“四轮驱动”模式;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方面,形成“投、贷、保、易、服”五位一体的运用体系。 现在,浦东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体制的改革实践,让政府管理效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将改革的成效惠及了行政管理相对人,使得区域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浦东的知识产权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改革经验也已在国内部分地区复制。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本站有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
热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