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数据 >> 正文 |
崇明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半年增10.2% |
更新时间:2014-7-24 来源: 崇明县统计局 |
![]() |
2014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县上下坚持按照稳中求进、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推进生态崇明的建设步伐,确保了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上半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675元,增幅10.2%。 一、城镇居民收入全面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1、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增速放缓。上半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0140元,增幅7.9%,占可支配收入的57.3%。工资性收入仍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4.7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是各级政府重视民生保障工作,继续实施扶持就业政策,全县经济形势稳中趋好,就业形势相对稳定,对工资性收入增长形成支撑。二是2014年4月起最低工资标准从1620元上调至1820元,增长12.3%。最低工资标准的每年上调,不仅有利于低端岗位职工薪资待遇提升,也对其他岗位的工资增长形成参照和带动作用。 2、经营净收入增长最快,增幅明显。上半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净收入为770元,增长29.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4.4%。经营净收入主要得益于批零贸易业、交通运输业和居民服务业收入的快速增长。 3、财产性收入构成单一,增长不快。上半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74元,增长3.0%,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0%。财产性收入的构成主要为利息和房租收入,我县城镇居民的理财方式仍较为单一,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增长较慢。 4、社保体制不断完善,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6591元,增长12.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7.3%,是城镇居民收入的第二大来源。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政府定期提高城保、镇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使城镇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详见表一) 二、收入特点及问题 (一)工资性收入比重下降,影响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目前我县城镇居民的整体收入以相对稳定的速度保持增长,工资性收入也始终保持正向增长态势。但从增速看,我县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只有2011年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增速大于可支配收入,其余均低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在各年份间呈现波浪式增长,较低的工资水平和缓慢的增长幅度使得我县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比重偏低。(详见表二) 1、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从“十二五”以来的四年中,上半年我县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分别为8161元、8836元、9394元、10140元,4年累计增加2890元,平均增幅8.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1.8%、59.8%、58.6%、57.4%,所占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随着生态岛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收入渠道更趋多样化,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家庭其他收入的均有增长,使得家庭收入结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另一方面,政府每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从2010年每月960元至今年的1820元,增加860元,年平均增长17.3%,但是工资的增速远远没有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速,政策性调资对促进整体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有限;三是部分居民由于自身职业技能有限,从事的职业技术含量小、可替代性强、收入少,有些居民靠打零工为生,所得的薪资还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 上述这些情况,使得工资性收入的比重逐渐降低,过低的工资性收入比重不仅不利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也不利于实现社会各阶层收入的均衡发展。 2 、工资性收入的增速低于转移性收入。从“十二五”以来四年中,上半年我县城镇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分别以6.9%、11.4%、11.0%、12.1%的速度递增,除2011年增速略低外,后三年增速均高于同期工资性收入,收入增长水平的不均衡加剧了工资性收入比重的下降。 (二)生态岛建设不断深化,经营净收入成增收新亮点 上半年我县经营净收入为770元,增长速度最快,为29.2%。随着生态岛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崇明绿色生态岛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推出了不少有文化内涵、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带来了商机,经营净收入增长的潜力巨大。“十二五”以来的四年中,经营净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6%、3.1%、3.7%、4.3%,呈现递增趋势。不过经营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仍较低,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低,经营净收入的主体主要为个体户,普遍存在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收益不稳定、竞争能力弱等问题,如何依托崇明生态岛的定位,对小微企业以及个体户进行创业指导、创业资金援助等扶持举措,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是经营净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 三、对策和建议 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家庭人口的充分就业。家庭成员的充分就业是提高工资收入的根本,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就业的职能,建立保障就业的长效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全体劳动力年龄范围内人员的就业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中高端养老业、运动休闲业、现代商贸业等有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崇明籍大学生回岛就业,改善居民人口结构,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 2、鼓励创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政府要大力实施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政策,积极鼓励城镇居民投资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通过不断地对创业整体环境的优化、服务质量的改善和办事效率的提高、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咨询与指导及创业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力度的加强,来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从而推进居民经营性收入的增加,使居民家庭个体经营收入逐渐成为收入的重要来源。 3、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相关部门应关注低收入居民生活成本,建立健全低收入群体长效补贴机制,防止收入差距状况加剧,扭转收入差距过大局面。同时,还要加强教育、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并动员社会力量帮扶救助,形成一个强大的社会帮扶救助网络体系,推动居民收入全面增长。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