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数据 >> 正文

2013年闵行区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更新时间:2014-3-7     来源: 闵行区统计局

  2013年闵行区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加快发展“生态精品”现代都市农业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努力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价格稳定,全区农业生产总体保持稳定态势。

  一、农业经济总量规模略有下降,综合生产能力稳中有升

  2013年,我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0亿元,同比下降5.7%;实现农业增加值1.61亿元,同比下降1.0%。

  表1:2013年闵行区农业总产值完成情况

  总量(万元) 比上年增长(%) 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农业总产值 40003.7 -5.7 100.0
 #种植业 27377.6 -11.2 68.3
 林 业 464.9 -43.2 1.2
 畜牧业 8869.6 12.1 22.2
 渔 业 1066.0 4.5 2.7
农林牧渔服务业 2225.6 22.4 5.6

  1、种植业产值下降11.2%

  2013年,全区种植业产值27377.6万元,同比下降11.2%。在蔬菜生产方面,我区蔬菜生产面积13884亩,同比下降19.4%,蔬菜产量70395.1吨,同比下降17.9%。从蔬菜亩产情况来看,2013年开春时由于气温偏低,部分蔬菜生长缓慢,1-2月平均亩产同比下降12.0%;同时,低温天气还延缓了西红柿等品种的生长周期,导致西红柿与西甜瓜等蔬果在4月底5月初集中上市,西红柿产量过剩。3月份后气温逐步回暖,蔬菜长势较好,上半年蔬菜亩产同比增长3.6%。7月份以来持续高温天气影响了蔬菜特别是绿叶菜的长势,蔬菜上市量在7-8月明显下降。9月份以来蔬菜生产以秋播为重点,农户加强了冬瓜、茄子、黄瓜及各种叶菜的播种及田间管理,同时在采收上做好提前、拉后的工作,全年蔬菜亩产同比增长5.3%。在西甜瓜生产方面,受高温天气的影响,单产水平稳中略降,但由于种植面积增加,总产量为3546.2吨,同比增长20.3%。园林水果产量1144.7吨,同比增长2.1%。在夏粮生产方面,闵行区2013年小麦种植面积为2634亩,同比下降29.3%;占夏熟作物总面积的13.7%,品种均为“扬麦11号”;2013我区小麦生长呈现“前低后高、总体向好”的趋势。受2012年12月份以来持续低温和降水的影响,小麦出苗期和苗期与上年同期相比生长缓慢,根系发育较差,部分田块出现“水发苗”现象。中后期通过加强田间管理,采取清理沟道降湿、普施拔节孕穗肥等措施,把提高粒重作为主攻方向,苗情逐步好转。据调查,2013年我区小麦千粒重达40.1克,比上年增加3.72克,小麦总产量为694吨,同比下降26.3%;单产为264公斤/亩。在秋粮生产方面,2013年夏季气温较常年偏高,雨量少,日照充足,一方面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搁田控苗十分有利,另一方面,也导致空瘪率有所提高;同时,水稻生长后期日夜温差大、没有出现极端天气导致大面积倒伏等状况,加上种植管理得当,使得千粒重和有效穗有所提高。2013年水稻生产呈现“总粒数降、千粒重增、有效穗增”的长势。水稻种植面积为19475.7亩,同比增长3.6%。水稻单产水平为591.4公斤/亩,同比增长0.5%,实现“六年连增”。总产量为11517.9吨,较上年增加457.6吨,同比增长4.1%。

  2、林业建设有序推进

  2013年,我区新增生态公益林面积7公顷,林业建设以养护为主,实现产值464.9万元。

  3、畜牧业生产有升有降

  2013年,全区畜牧业总产值8869.6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生猪出栏4.2万头,同比增长5.3%。家禽出栏39.1万羽,同比下降21.2%。禽蛋产量432.1吨,同比增长24.3 %。在禽流感疫情方面,通过定点屠宰、检疫监管、加强管控、广泛宣传、自行宰杀等措施,禽流感疫情处于可控范围内。但受其影响,闵行区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明显,4月上旬疫情集中爆发时期,鲜菜、水产品量价齐涨,禽蛋类价格下降,活禽交易停止,消费者对于禽类产品的消费信心受到较大打击。

  4、渔业生产总体平稳

  2013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为558.0吨,同比增长4.1%,实现总产值1066.0万元,同比增长4.5%。

  5、农林牧渔服务业迅速发展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我区农业生产在农机、农技、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方面社会化服务程度不断提高,全年农业服务业总产值2225.6万元,同比增长22.4%。

  二、都市精品农业建设有序推进,农业科技水平逐步提高1、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科技水平加速提升一是农业设施建设按计划推进。

  2013年,全区新建设施菜田1475亩(包括2012年计划面积1124亩和2013年新报建设面积351亩),改造完善以浦江和华漕为主的设施菜田1738亩,新建设施粮田3397亩(包括2012年计划面积1882亩和2013年新报建设面积1515亩)。同时,在苏民建设了710亩水稻种子制种基地,有效保障了粮食供种安全。

  二是加快技术推广,提升粮食蔬菜生产机械化。

  今年全区共购置补贴农机具217台套,秧盘47000只,新增的农业机械装备较快的优化了我区农业机械配备结构,提升了全区农业机械装备技术水平。在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积极开展蔬菜农机的试验,掌握农机与农艺的最佳结合方法,经试验后推广的蔬菜农机,在鸡毛菜、米苋等绿叶菜的播种中,用种量节约达40%以上。全区机械化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率达100%。

  三是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保驾生态农业发展。

  实施商品有机肥、BB肥补贴,结合市、区政府农药补贴政策,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基本做到主要病虫草防治药剂全覆盖。加强有害生物预警测报,做好病虫害防控治理,在浦江航育基地新建了粮食、蔬菜区级综合测报站,夯实了病虫防治基础。2013年全区配送粮食补贴农药27个品种,23949公斤,补贴金额152.5万元,覆盖粮食种植面积1.9万亩,配送蔬菜农药41个品种,13986公斤,补贴金额74.95万元,覆盖蔬菜种植面积1.3万亩。

  2、特色产业亮点闪现,规模化、品牌化比例再创新高一是农业规模化、品牌化比例稳步增加。

  年内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累计达103家;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其中上海正义园艺有限公司今年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区农业规模化生产比例达82%,比上年提高4%。全区新增农产品“三品”认证面积2475亩,农产品“三品”认证总面积累计达26795亩,农产品三品认证比例达70 %(以认证面积计算),比上年增加8个百分点。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15个,全区农业企业(合作社)农产品注册商标累计达到85个。

  二是地产优质农产品进社区直销工作顺利推进。

  全区共有11家农业企业进驻9个镇、3个街道和莘庄工业区共19个社区,供应次数达1.5万多次,出动销售人员3万多人次,销售总额达2000多万元,销售利润220多万元,全区地产安全农产品进社区直销工作已进入正常化运作。

  三是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健康发展。

  全力推进浦江玫瑰园、林下菌菇基地、方圆生态园油菜花节、葵花节、东部渔村南瓜节、水产标准化养殖场改造、航育基地弱电围墙建设等项目建设与实施,力争打造闵行特色农业品牌。在全国休闲农业星级创建活动中,城市现代农情园和海鲨农庄获得四星级称号;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活动中,陶家湾和富岛农庄申请示范点认定;在上海市第二届“我喜爱的乡村”推荐评选活动中,浦江镇新风村获得该项殊荣,现正申报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在浦江玫瑰园成功举办了两期玫瑰花展活动。截止2013年12月底,我区正式对外开放的12家农业旅游景点接待人数达115万人左右,营业收入约5800万元,其中农副产品收入约1700万元,解决就业约650人。

  三、下阶段农业生产中需要关注的问题1、农业经济效益低下

  从企业层面看,自从2011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以及社保新政的实施后,企业人工成本迅速上涨。此外,各种农业生产资料购买成本也在逐年上升,虽然农产品销售价格总体有所上涨,但企业利润空间并没有明显扩大,部分蔬菜企业表示,若没有政府补贴,企业根本不可能盈利。

  2、劳动力严重紧缺

  由于农业劳动收入较低且劳动强度大,目前闵行区务农的本地人基本上是70岁以上的劳动年龄外人口,随着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选择回家工作或从事其他行业,农业劳动力严重紧缺。

  3、农业规模化水平仍需继续提高

  据调查,目前全区流转给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土地不到3万亩,蔬菜规模化生产的比例不到50%,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为生产型合作社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平均规模较小,部分地区菜田外租、外包现象仍然较为严重,规范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娌℃湁浠讳綍鍥剧墖鏂囩珷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