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数据 >> 正文 |
金山区外来农民工情况简析 |
更新时间:2014-3-10 来源: 金山区统计局 |
![]() |
为了解本区外来农民工的居住、就业、社会交往、价值观、生活满意度评价等情况,为各级政府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和改善外来农民工管理提供依据。近期, 金山调查队、金山区统计局选取本区城乡住户调查范围内85名16周岁以上的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外省市农业户籍人员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沪农民工对基本生活状况评价良好,居住状况基本稳定,近九成拥有耕地存款等家庭资产;日常交际范围有限,近八成靠“边干边学”,职业技能提升愿望强烈,对空气质量优化和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有所期待。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调查样本男、女比例为82.6%和17.4%;样本平均年龄为40.1岁,从年龄段来看,30岁以下、30-50岁和50岁以上的占比分别为15.3%、71.8%和12.9%;从所在单位工作性质看,主要分布在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56%)、以水电泥瓦匠、收废品等居民服务业为代表的其他(24%)和集体企业(11%)(详见表1);从在沪时间看,69.4%已达5年以上,仅有11.8%小于3年;从子女数量(含不在上海的)上看,拥有1个孩子的占50.6%,2个或以上的为12.9%,另有36.5%无子女。样本的性别、年龄和行业分布具有明显的农民工群体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 二、分类情况 (一)居住状况基本稳定,助动车成最常用交通工具 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居住状况稳定,54%在目前住所中已居住4年以上,13%甚至已达10年以上。他们对目前居住情况整体满意度尚可,对涵盖“周边环境、社区治安、邻里关系”等三项内容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的均在五成以上,但对“居住面积、室内设施、小区设施”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仍抱有期待(详见表1)。 由于多为本地就业,助动车(44.7%)、步行(23.5%)和自行车(18.8%)成为农民工通勤最常用的交通工具,而从居住地到工作地的所需时间,61.2%在15分钟以内,只有2.3%在30分钟以上。因此,交通卡使用频率不高,只有9.4%的受访者最近三个月曾经使用过。 (二)社会交往对象有限,电话成最主要沟通方式 身在异乡,交际面有限,家人和亲属依然是农民工最主要的交流对象。54.1%的受访者将“家人”作为亲近程度最高、交往频率最多的第一顺位日常交流对象,45.9%将“亲戚”作为第二顺位选择,而“朋友”和“同乡”则成为有益的补充部分。 从返乡次数上来看,只有9.4%的受访者去年一年“从未”回过老家,另有24.7%在3次及以上。尽管已长居于沪,受访者与不住在一起的父母老人的联系频率基本保持在“每周”(43.5%)和“每月”(49.4%)一次;而“电话”(92.3%)无疑是最主要的沟通方式。 (三)近九成拥有耕地存款等家庭资产,买衣服成网购主流 从家庭资产拥有量(含老家和上海)来看,88.2%拥有承包耕地,每家平均5亩左右;拥有家用汽车的不到一成;88%拥有平均5万元左右的银行存款,但仅有5%拥有股票、债券等理财产品,且金额均不超过3万元。98.8%的受访者老家的房屋是自行建造的,房龄平均已达18年,目前的估价在10万元左右。 从银行卡使用上看,41.2%的受访者拥有借记卡,32.9%拥有信用卡,但使用频率普遍不高,绝大部分“每月一次”或“很少使用”;在54.6%拥有信用卡或借记卡的受访者中,仅有四分之一使用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 在互联网使用方面,有47%的受访者在“住所”(47%)、“工作场所”(25.6%)或“路途中”(18.8%)上网,主要目的是“玩游戏”和“聊天”;其中用手机(37.6%)的比例超过用电脑(23.5%),但用手机的上网时间(1.7小时)小于用电脑(2.5个小时);另有21%的受访者最近半年曾经网上购物,其中近九成是购买“衣着”。 (四)近八成“边干边学”,职业技能提升愿望强烈 68.2%的受访者接受过“职业初中”(60.3%)、“专项职业培训”(20.7%)或“职业高中”(17.2%)等类型的职业教育(可复选);他们平均花费5个月左右,通过“边干边学”和“跟师傅学”等掌握了目前工作所需的主要技能。 尽管接受的职业技能教育不多,但有近七成受访者明确表示基于“工资会高一些”(43.1%)“提高工作能力”(27.5%)和“换一个好岗位”(15.7%)等原因,愿意自费参加一些3个月内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而“专项职业培训”(44%)和“单位组织的业余时间培训”(21.4%)成为最受欢迎的培训形式。 对于不愿接受职业培训的受访者,“没有时间”(57.1%)、“费用高”(14.3%)和“不实用”(14.3%)是最大阻力。 农民工对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希望也表现在了对子女的教育期待上。有94.7%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子女在上海没有继续升学,希望他能够学习一门技能”。而在他们看来,“到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50%)和“参加培训班获得专业技能”(31.5%)的有效性远远超过“进工厂跟师傅边干边学”等方式。 (五)对生活状况评价良好,希望空气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从收入来看,受访者普遍认为自己的月收入在整个社会上处于中下游水平,但在与自己身份相似的人中间,处于中等水平;尽管有48.2%的受访者表示“成为有钱人”很重要,但仅有16.5%表示自己“未来成为有钱人的可能性”比较大,56.5%表示“自己距离有钱人的目标”差距还有很大。 而在消费项目中,“外出就餐”和 “医疗费”成为受访者心目中在上海生活成本较高的消费内容,远超过“衣着”和“房租”等其它项目。 尽管收入不高,受访者普遍对自己生活满意度评价尚可,特别是对个人安全和身体健康状况满意度较高(详见表2),虽不乏远虑,但在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还是比较强烈的(详见图2)。 而对上海的整体环境,受访者基本给予了正面积极的评价(详见表3),特别是在“外来人口管理”和“交通服务”等方面。但瑕不掩瑜,对于“空气质量”和“医疗服务”等领域,受访者满意程度相对较低。 撰稿:张晓姗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热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