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数据 >> 正文

上海嘉定医疗参保状况良好  就医观念有待提升

更新时间:2014-6-12     来源: 嘉定区统计局

  为全面深入了解本区外来农民工(指外省市农业户籍,并在沪从事非农职业的人员,以下简称农民工)在务工地的就医现状,客观准确反映外来农民工就医面临的问题、困难及诉求,从而进一步改善外来农民工就医环境,实现与本地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国家统计局嘉定调查队以全区住户调查网点记账户中的外来农民工为样本,利用上海统计网平台开展了 “本市外来农民工就医现状”的调查,共采集有效样本131份。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131名农民工中,从年龄来看,受访者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占总数的59.1%,41-50岁占34.8%,50岁以上的占4.5%,其余为20岁以下人群。从男女比例来看,分别为76.7%、23.3%。 就收入状况来看,收入多集中于每月3000-4000元,占38.2%,月平均收入为:3964元,最高15000元,最低1500元。

   

  外来农民工月收入分组表 

月收入金额(元) 

人数(人) 

占比(%) 

2000以下 

5 

3.8 

2000-3000 

33 

25.2 

3000-4000 

50 

38.2 

4000-5000 

18 

13.7 

5000以上 

25 

19.1 

 

  调查显示,外来农民工工作大都比较稳定,其中半数农民工与用工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有较稳定工作,25.0%的农民工具有稳定工作但没有正式劳动合同的保障,其他25.0%为没有固定收入的零散工和自由职业者。 

  二、就医现状分析

   

  1、参保情况良好,近九成农民工就医有保障

   

  外来农民工参保情况良好,也有用工单位利用农民工缺乏意识,规避缴纳医保费用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12.7%的农民工未投保。在投保的农民工中,56.6%的农民工参加了一种保险,43.4%的参加了两种以上的保险,依次为“老家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其中:由务工单位缴纳的保险比例依次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其他。

   

  2、医疗技术水平评价较高,医生服务态度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85.6%的农民工认为在本区医院就医十分方便。在问及医生服务态度时,36.6%的农民工认为“医生热情周到,对病人耐心细致”,57.3%的农民工表示“服务态度一般仅提供基本服务”,3.0%则认为“态度不好,对农民工有歧视”,另有3.1%表示“不清楚”。 

  农民工对当地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评价较高,感到“很满意”和“满意”的分别为8.4%和54.7%,评价为“一般”的占30.5%,评价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为2.3%和0.7%,另有3.4%表示“不清楚”。

   

  3、工伤患病按规定执行,及时治疗

   

  在发生工伤或患重病的情况下,逾九成的农民工表示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在务工过程中,农民工自身或工友发生工伤和患重病时,接近六成的人表示务工单位会“积极联系医疗机构,全力帮助救治”;20.5%的人表示“务工单位还会出于人道主义,垫付一部分治疗的费用帮助解决燃眉之急”;仅有5.3%的人表示务工单位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其余则为不清楚。 

  当遇到患病或是工伤对工作造成影响时,54.6%的农民工表示用工单位多按照劳动合同依法办事,表示用工单位会降低待遇的17.4%,仅有1人遇到过解雇辞退,其余则为不清楚。 

  对待女职工怀孕时,51.5%的农民工表示用工单位能够保障基本权益,人性化对待,表示降低工资和待遇水平的占3.1%,直接解除劳动关系的占1.5%,其余则为不清楚。

   

  三、存在问题

   

  1、观念有误区,保障意识有待提高

   

  在问及医疗和工伤风险必要性时,农民工大部分对现在的医疗保险存在疑问,风险意识不强,接近六成的农民工表示医疗和工伤“风险一般,有更好,没有也无所谓”;有14.4%认为没有必要多缴纳,认知度不高;仅有26.5%的农民工则认为“风险较大,保险很有必要”。

   

  2、医药费过高成农民工就医面临主要困难

   

  农民工在务工地看病难的最主要问题集中在“医疗费用过高,难以承受”,位列第一,第二、第三位分别为“医保不便利,报销及异地结算过程繁杂”和“报销比例偏低”。在反映急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中,普遍希望医疗费用能降低、实现全国医保一体化和简便医疗费异地报销制度。

   

  3、报销比例少,就医途径大多选择自疗

   

  医疗费用的高低是决定他们是否就诊与怎样就诊的主要因素。在外务工期间,农民工就医首选是“在务工地药店买药,自己处理”,其次则选择“在务工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诊疗”和“在上海区(县)级及以上医院诊疗”。

   

  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九成认为自我身体健康,8.3%的人认为体制不好,易患病或患有慢性疾病、职业病。根据务工地最近一次就诊情况看,最近有就医经历的76人,人均就诊花费为292元,人均报销37元。超过半数的农民工完全没有报销医疗费,然而没有报销医疗费的原因除了“没有参加保险”外,因为“报销需要回老家不方便”、“不知道报销流程”和“报销手续繁杂”等因素被迫放弃报销。剔除上述原因,就诊外来农民工中参加医保且已报销的有22人,占就诊人数的28.9%,人均就诊花费为238元,人均报销142元。

   

  调查显示,54.6%的农民工认为医保在务工地就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看病就医的过程中确实极大减轻了负担;34.1%认为作用有限,报销比例不高,过程比较麻烦;另有11.3%则认为没什么作用,有医保在工作地也用不上。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