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文化新闻 >> 正文

在大众与诗歌间“摆渡”

更新时间:2014-8-22     来源: 文汇报
  • 图片作者:叶辰亮
  • 图片说明:诗人臧棣(右)在以其名字命名的轮渡船上与诗歌爱好者交流。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在大众与诗歌间“摆渡” “诗歌船”亮相黄浦江,每15分钟一趟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钱好)本周,金陵东路轮渡码头停泊着一艘特别的“轮渡”,船身外沿饰有蓝天白云,船体室内灯箱上显示着诗句,船头的大红旗帜上写着“臧棣号·诗歌船”,诗人还会不定时在船上现身,与乘客交流……作为“外滩艺术计划”的重要项目,这艘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当代诗人臧棣命名的“诗歌船”,每天7点至22点在金陵东路轮渡码头等待渡江的乘客,每15分钟一趟驶往浦江对岸的东昌路码头,公众凭码头发售的诗册或主题T恤衫,即可登船。

      今年“诗歌船”亮相黄浦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项目策划人丁成表示,在这一个月时间里,“诗歌船”分别以4位中国当代诗人命名,让公众在摆渡的同时,感受体验当代诗歌。臧棣表示,之前对于这次“冒险举动”并非没有担忧,但他更多地将“诗歌船”看作一次参与大众文化交流的实验,并对效果充满好奇:“都说如今诗歌边缘化,没有读者。要改善这样状况,诗人必须走出封闭状态,多到公共空间跟大众交流。当代诗人不能偏于一隅,将“圈子”越缩越小;诗歌与大众之间冷漠乃至紧张的关系,需要诗人自己去打破。我本来也是在大学里教书、写诗,但我觉得应该迈出这一步。哪怕成为风景,成为被观看和议论的对象,都没关系。相信通过更多类似的接触,大家慢慢会增进对当代诗歌的理解。”

      本世纪以来,人们对当代诗歌的印象,大都还停留在海子、顾城,而当代诗人在当下影视剧中的形象往往成为被调侃的对象,一身普通格子衬衫、短发、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臧棣,在许多普通乘客眼中并不像个“诗人”。臧棣说,能成为大众与诗歌间“摆渡”的船只,正是开展这个项目的初衷。

      在日前上海书展举行的“诗歌之夜”活动上,一位读者向奈保尔的提问,道出了很多人的想法:“当今这个时代,我们读诗还有什么意义?”臧棣说,读诗、写诗并非通往“诗人”这一个终点,也不是只有文科生需要着意;诗歌阅读、创作对人们想象力、洞察力的训练,会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产生持续的影响,对世界的感受方式也会大为不同。不论小众大众,生活需要诗意,而诗意需要通过实实在在的途径传递。


  •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婵犵數鍋涙径鍥礈濠靛棴鑰垮ù锝呮贡椤╃兘鎮规担鍝ワ紞缂佸娼¢弻娑㈠Ψ閵夈儮鎸冩繝鈷€鍕⒌鐎殿噮鍓熷畷鍫曞煛閸愩劌鈻�
    113